医院(集团)医院一名护士,医院肝胆外科进修学习半年了,在进修期间发现了许多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而且现在已经变成了常见疾病,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胆结石和胆囊炎。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病因
造成胆结石主要原因有:
1.喜静少动
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2.体质肥胖
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3.不吃早餐
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餐后零食
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5.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6.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
临床特点多表现为:
(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2)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
(3)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
(4)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5)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因此,医院(集团)医院提醒你:
一、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降低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病率
饮食要有节制,食不过饱,不要偏食,避免暴饮暴食。平时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宜食含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以及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严格控制食用肥肉、辛辣食物、油炸食品以及含油脂多的干果及蛋黄、动物内脏、鱼籽等。多吃萝卜、青菜、豆类及新鲜水果等。此外,不饮或少饮酒。
二、进食有规律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
饮食要定时、定量。要重视早餐,因此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而胆固醇含量不变,形成高胆固醇胆汁,时间长了易形成结石。此外,平时要多食利胆食物。研究发现,菠菜、洋葱、番茄、四季豆、玉米、青椒、南瓜、红皮白萝卜,莲藕等有不同程度的溶石作用
三、肥胖和缺乏锻炼是胆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缺乏运动、腹壁松弛、饮食长期缺乏脂肪、胆囊肌张力减低者,可导致慢性淤积而形成结石。因此对久坐的人应强调进行户外活动,可选择做操、散步、打太极等运动。提倡腹式呼吸,能对胆、胰、肠胃起到有节律的“按摩”作用,使胆汁分泌排泄通畅,减少胆石形成。
护士:林晓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