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小儿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其发生的根本病因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除可出现贫血外,还可因缺铁而降低许多含铁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机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02
小儿缺铁性贫血具体表现
1、一般表现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及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2、造血器官的表现常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严重,病程越久,此症状越明显,但很少出现超过中度的肿大。3、神经精神变化
轻者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4、对代谢的影响
出现代谢障碍,细胞色素酶系统缺乏,过氧化氢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响DNA的合成。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胃酸分泌减低,小肠黏膜功能紊乱,舌乳头萎缩。小儿挑食。5、心脏功能变化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血红蛋白下降至5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诱发心力衰竭。6、易发生感染长期贫血,导致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03
小儿缺铁性贫血产生原因
生长发育快导致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引起缺铁的主要原因是宝宝铁摄入不足。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最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体重增加2倍,1岁时增加3倍。婴幼儿在6个月后,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快速增加,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宝宝就容易发生贫血。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相对更容易出现贫血,早产儿一般2——3月后要检查孩子是否贫血,若贫血需要谨遵医嘱进行补铁。04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要从妈妈做起。当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孕妈妈就要注意,膳食中供给足够的铁,不足的时候应及时补充,每餐要均衡饮食,含铁多的食物要侧重补充。有特殊情况的宝宝,比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要检查孩子是否贫血,若贫血需要谨遵医嘱进行补铁。注意陆续添加含铁丰富食品(如高铁米粉、蛋黄、肝泥、鱼泥、动物血、肉泥等等)。幼儿期、青春期应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可进食肝脏、红肉类食品,同时要保证绿色蔬菜、水果,促进铁的吸收。如果您的孩子存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建议您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严重情况发生,让宝宝赢在健康的起跑线上!指导专家
李海鹰
副主任医师
曾在首都儿医院工作30余年。
专业特长:婴幼儿喂养、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计划免疫及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对小儿佝偻病、小儿缺铁性贫血、营养元素缺乏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期活动
往期回顾
仙女孕妈带您一起体验产检全程,快来收藏吧!在医院坐月子是什么感觉?!医院成为“爱相随公益惠”公益联盟首批加盟医疗单位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