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障碍
一、肺淤血
正常肺泡光镜像?
急性肺淤血?
慢性肺淤血?
重点知识点
关于“肺淤血”
N正常肺泡腔可见I型肺泡细胞和II型肺泡细胞,并可见肺泡隔内的毛细血管(血管内可见1个红细胞),腔内空白干净
急急性肺淤血
诱因:左心衰。
光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液。
临床: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慢慢性肺淤血
诱因:左心衰。
光镜:肺泡壁变厚并纤维化,腔内有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
临床:可有铁锈色痰。
“心衰细胞”
(heartfailurecells)淤血时毛细血管扩张,过多红细胞积聚,当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高或破裂,引起红细胞漏出,形成小灶性出血。出血灶中的红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被溶酶体分解,析出含铁血黄素并堆积在吞噬细胞胞质内,这种细胞称含铁血黄素细胞。在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中即心衰细胞。
重要知识点
关于“肝淤血”
诱因如何?
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有何病理特点?
诱因:右心衰。肝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肝小叶循环静脉端,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
急性肝淤血:肝脏体积增大,色暗红,镜下血管扩张充血,严重时可有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小叶外围汇管区肝细胞由于靠近小动脉而缺氧程度较轻,可仅出现脂肪变性。
慢性肺淤血:因严重淤血,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可相连,肝细胞萎缩、坏死、消失,小叶周围肝细胞脂肪变,使大体观呈槟榔状条纹,称为“槟榔肝”。即“淤血+脂肪变”。
严重的长期淤血可形成淤血性肝硬化,但不引起门脉高压和肝衰竭。(因病变较轻,肝小叶改建不明显,如何改建?将来可在肝脏疾病章节get到)
重点知识点
关于“血栓形成”三大条件、类型、结局及影响
血栓形成条件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内皮细胞具有促凝和抗凝功能,损伤后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其中血小板的活化最为重要。在临床上,多见于风湿性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梗的心内膜、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此外缺氧、休克、严重感染等可引起全身广泛内皮损伤,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血栓形成条件二,血流状态改变主要指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此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易达到凝血所需的浓度。静脉比动脉易出现血栓,主要是因为1、静脉瓣,此处血流缓慢且出现漩涡;2、静脉血流有时可出现短暂停滞;3、静脉壁薄,易受压;4、静脉血液黏性增加。在临床上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心衰、久病和术后卧床患者。
血栓形成条件三,血液凝固性增加遗传性高凝。
获得性高凝:恶性肿瘤晚期、DIC、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等。
“血栓类型”
白色血栓:位于延续性血栓头部,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如: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闭锁缘上赘生物。
混合血栓:位于延续性血栓体部,由血小板小梁和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构成。
红色血栓:位于延续性血栓尾部,绝大部分为红细胞。
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又称微血栓。
血栓的结局和影响?
结局:1、软化(大的血栓)、溶解(小的)和吸收;
2、机化(被肉芽组织取代。看,肉芽组织很重要吧)和再通;
3、钙化。
影响: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4、广泛性出血。
重点再回顾一下血栓形成的概念!注意是在活体内(死了不算),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重点知识点
关于“栓塞”embolism
第一栓子运行途径
五种途径,前三种重点理解,和人体大循环是一样一样的,之前北京公立医院里哪所治疗白癜风好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