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寿命
肝萎缩介绍
面部萎缩治疗
肝腹水肝萎缩
肝萎缩诊断
肝萎缩病变

外科学第一章绪论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外科,英文名为Surgery,该词来源于希腊字Cheirergon,由cheir和ergon两字组成,前者是“手”的意思,后者意为“工作”。顾名思义,外科是用“手”治疗疾病的专科。在我国古代,医生能够以手术或手法治疗的疾病仅限于人体体表创伤、疮疡、骨或关节的伤病,所以称为外科;而所有内脏器官的疾病只能够采用药物治疗,因而称为内科。当代医学,每个内脏器官的疾病如果必要,都可以通过手术或手法治疗,但这个专业仍沿用过去的名称,即"外科”。所谓外科疾病(surgicaldiseases).,指的是那些只有通过手术或手法整复处理才能获得最好治疗效果的疾病。而外科学(sulcalscience)则是一门学科,它不仅要求掌握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整个医学发展的历史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因此,现代外科学必然要涉及实验外科以及自然科学基础。

一、外科疾病

按病因不同,外科疾病大致分为七类:

(一)损伤由暴力或其他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也如内脏破裂、骨折、烧伤等,多需要手术或其他外科方法和技能处理,以修复组织、恢复功能。

(二)感染致病的微生物侵人人体,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破坏,形成局限的感染病灶或脓肿,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如化胺性阑尾炎、肝脓肿等。

(三)肿瘤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可以痊愈;对恶性肿瘤,手术能达到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者缓解症状的效果。

(四)畸形先天性畸形,例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肛管直肠闭锁等,均需施行手术治疗。后天性畸形,例如烧伤后瘢痕挛缩,也需手术整复,以改善外观和恢复功能。

(五)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六)寄生虫病如肝棘球蚴病和胆道蛔虫症等。

(七)其他空腔器官梗阻,如肠梗阻、尿路梗阻;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症;结石病,如胆石症、尿路结石;不同原因引起的大出血(massivehemorrhage)等,常需手术治疗。

外科疾病与内科疾病的区分,其实是相对的。虽然外科是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但外科疾病也不是都需要手术的,常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才需要手术。例如,化脓性感染,在早期一般先用药物治疗,形成脓肿时才需要施行引流术。内科一般是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但是,有些内科疾病在它发展到某一阶段也需要手术治疗,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穿孔或大出血时,常需要手术。不仅如此,由于医学科学的进展,有的原来认为应当手术的疾病,现在可以改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例如大部分的尿路结石可以应用体外震波,使结石粉碎排出。有的原来不能施行手术的疾病,现在已创造了有效的手术疗法,例如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已高达95%以上。现今,微创和内镜诊疗技术已在内科和外科广泛应用,使内、外科交叉融合,有些疾病已很难界定是属于内科还是外科了。

二、外科专业分科

随着现代外科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发展,任何一名外科医生已很难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外科学向专业化发展成为必然。外科分科的方式很多:如根据工作对象和性质,分为实验外科和临床外科(俗称大外科)。在临床外科(二级学科),根据人体系统分为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其余的归属于普通外科(三级学科);按人体部位分,有头颈外科、胸心外科、腹部外科。按年龄特点,分为小儿外科、老年外科;现在可为胎儿做手术,但尚未成为专科。按手术方式分,有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微创外科(腔镜外科)、移植外科。按疾病性质分,有肿瘤外科、急诊外科;按器官功能分,有内分泌外科等。有些专业早已脱离外科,如口腔、眼和耳鼻咽喉专业都成立了自己的专科,也有将耳鼻咽喉科和颈部外科重组成为头颈外科。有的专科不断发展壮大,又分出一些亚专科(四级学科),如胸心外科分出普通胸外科和心脏外科;普通外科分出甲状腺、?L腺外科,肝胆外科和胃肠外科;等等。

三、怎样学习外科学

学习外科学的根本问题和首要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健康服务问题。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要经常想到,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发挥医术的作用。外科医生如果品行不端、工作粗疏,就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严重地损害病人的健康。因此,学习外科学必须正确地处理服务与学习的关系,要善于在服务中学习,也就是要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基础上学好本领,用过硬的本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需要提及的是,近年由于有了许多高新的诊断设备,外科医生无需与病人更多的接触就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和决定是否手术。但对病人来说,一个没有和他说过几句话,甚至没有见过一面的医生就要为自己手术,其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所谓技术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外科医生要多给病人解释病情,多与病人说明各种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加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和对手术医生的信任。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懂得如何去解决这一技术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道德。

诚然,手术是外科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片面地强调手术,认为外科就是手术,手术就能解决一切,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有害的。如果在尚未确定疾病的诊断以及是否适合采取外科治疗之前,即贸然进行手术,就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手术,也可能由于术前准备不充分或术后处理不恰当、不及时而导致失败。因此,学习外科学首先要严格掌握外科疾病的手术适应证,如能以非手术疗法治愈的,即不应采用手术治疗;如能以小的、简单的手术治愈的,即不应采用大的、复杂的手术。我们一定要纠正单纯手术观点,反对为手术而手术和为练习技术而手术的错误行为。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外科诊疗基本原则:正确诊断,充分准备;满意麻醉,准确定位;仔细解剖,减轻损伤;根除伤病,力保.功能;加强护理,促进康复。要做到:①严于术前,即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②精于术中,即具备精湛的手术技能;③勤于术后,即勤观察、勤处理,勤与病人或病人家属沟通和说明病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例手术成功。

外科学的每一进展,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为例:早年人们曾经施行胃空肠吻合或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此病,但发现这些病人手术后溃疡又可复发。通过研究,了解到胃酸分泌及其对溃疡的影响,乃确立了胃大部切除术的原则。然而,胃大部切除术虽能避免溃疡复发,却又带来了生理紊乱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又经过对胃生理和溃疡病病因的深人入研究,人们才开始应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通过疗效观察,由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发展到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继而进一步提高到更符合生理原则的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20世纪中叶以后,确认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采用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效果确切,仅在本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溃疡穿孔)时,才需要手术。

学习外科学,一定要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论原则。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必须亲自参加实践,也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能代替实践的。学习外科学要仔细观察外科病人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要见习和参加各种诊疗操作,包括手术和麻醉;要密切注意病人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要认真总结疗效和经验。为了学习和科学研究,还要进行动物实验。总之,我们要善于分析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把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和其他临床各学科的知识。前者,如要做好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就必须熟悉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施行乳癌手术,就应了解乳癌的淋巴转移途径。后者,如要鉴别阻塞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就要掌握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又如给糖尿病病人手术,应懂得手术前后如何纠正糖的代谢紊乱。所以,外科医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要认真,达到准确无误。若认为这类知识较粗浅而无须用心,结果会使自己认识模糊,不但不能处理外科疾病,而且也不能正确地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基本技能方面,首先要学会如何询问病史,掌握体格检査的技巧,写好病史记录。即使在影像学诊断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今天,仍须强调这些基本技能,不应忽视,这样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和判断病情。要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要重视外科基本操作的训练,诸如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以及引流、换药等,都要按照一定的外科准则,而不可草率行事,否则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其他处理如血管穿刺、胃肠减压、气管插管或切开、胸膜腔闭式引流、导尿等,都需认真学习,且能掌握使用。

至于为什么要重视基础理论,因为它能帮助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只会施行手术,而不知道为什么要施行这样的手术,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不但不能促进外科的进展,还会造成医疗工作中的差错,甚至危害病人。例如,要解决异体皮肤和器官的移植问题,就必须了解人体的免疫反应。认识到在创伤和感染过程中出现的器官血流量减少和再灌注损伤、炎症介质的作用、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等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才会早期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总之,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才能使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乃至开拓思路,有所创新。

当今的外科学面临高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外科医生必须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努力实践,既要勤奋学习先进技能、先进理论,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科学地收集和评价证据,指导外科实践,也要大胆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满足外科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既有高尚医德,又有过硬技术本领的新一代外科接班人。德才兼备的青年一代的迅速成长,正是我国外科学界后继有人、兴旺发展的希望所在。

四、外科学发展简史

外科学和整个医学一样,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进展则是由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所决定的。

我国医学史上,早在公元前14世纪,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与外科相关的“疥”“疮”等文字记载。在周代(公元前—公元前年),外科已独立成为一门专科,外科医生称为“疡医”。秦汉时代的医学名著《内经》已有“痈疽篇”的外科专章。汉末,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年)擅长外科技术,使用麻沸汤为病人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南北朝,龚庆宣著《刘滑子鬼遗方》(年)是中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其中有金疡专论,反映当时处理创伤的情况。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年)中,叙及断肠缝连、腹疝脱出等手术采用丝线结扎血管;对炭疽的感染途径已认识到“人先有疮而乘马”所得病;并指出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发生与地区的水质有关。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年)中,应用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与现代医学采用的手法相类似。宋代,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年)记载用砒剂治疗痣核。金元时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年)已有正骨经验,如在骨折或脱臼的整复前用乌头、曼陀罗等药物先行麻醉;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明代是我国中医外科学的兴旺时代,精通外科的医生如薛己、汪机、王肯堂、申斗垣、陈实功和孙志宏等,遗留下不少著作。陈实功著《外科正宗》中,记述刎颈切断气管应急用丝线缝合刀口;对于急性乳房炎(乳痈)和乳癌(乳岩)也有较确切的描述。孙志宏著《简明医彀》中,已载有先天性肛管闭锁的治疗方法。清初设有专科专治骨折和脱臼者;《医宗金鉴》内的“正骨心法”专篇,总结了传统的正骨疗法。清末高文晋著《外科图说》(年),是一本以图释为主的中医外科学。

以上简短的叙述足以说明中医外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

手术疼痛曾是妨碍外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年美国Morton首先采用了乙醚作为全身麻醉剂,并协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术。自此,乙醚麻醉就被普遍地应用于外科。年德国Schleich首先提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由于其毒性大,不久即由普鲁卡因所代替,而且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

伤口“化脓”是余年前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当时,截肢后的死亡率高达40%?50%。年匈牙利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水将手洗净,遂使他所治疗的产妇死亡率自10%降至1%,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年英国Lister采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械,并用石炭酸溶液浸湿的纱布覆盖伤口,使他所施行的截肢术的死亡率自46%降至15%,从而奠定了抗菌术(antisepsis)的基本原则。年德国Bergmann对15例膝关节穿透性损伤伤员,仅进行伤口周围的清洁和消毒后即加以包扎,有12例痊愈并保全了下肢。他认为,不能将所有的伤口都视为感染的,而不让伤口再被沾污更为重要。在这个基础上他采用了蒸气灭菌,并研究了布单、敷料、手术器械等的灭菌措施,在现代外科学中建立了无菌术(asepsis)。年德国Fur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年美国Halsted倡议戴橡皮手套,这样就使无菌术臻于完善。

手术出血是妨碍外科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年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年德国Esmarch在截肢时倡用止血带,他们是解决手术出血的创始者。.年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从此可用输血来补偿手术时的失血。初期采用直接输血法,但操作复杂,输血量不易控制;年德国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橼酸钠溶液,使血不凝固的间接输血法,以后又有血库的建立,才使输血简便易行。

年英国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年德国Domagk倡用百浪多息(磺胺类药),此后各国研制出一系列抗菌药物,为外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再加以麻醉术的不断改进,输血、补液和营养支持日益受到重视,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外科手术的范围,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外科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创伤、整复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进。特别是近30年,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均有很大进步,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weisuou.com/gfsgws/6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