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寿命
肝萎缩介绍
面部萎缩治疗
肝腹水肝萎缩
肝萎缩诊断
肝萎缩病变

湿气本质及调理

本号发文频率不高,但保证质量上乘,实用而有价值。都是结合典籍,经验总结,还有案例分析,客户反馈,都融合进来了,理论和实践的一种揉和。

第2公号cjzhongzhiyuan,每早1条语音,同步电台喜马拉雅/蜻蜓/喜马拉雅,搜超级种植园即可。

下篇文章:怎样减少熬夜伤害?

湿气本质

湿气的本质是多出来的水(不单指饮用水还包括多余的津液),一块土地,如果灌溉水太多,则成涝。从湿这个字本身也能看出,左边一个水,右边一个显。用不了那么多,但是又排不出去,积聚在体内,变成邪毒开始兴风作浪,到处转移阵地,水是流动的,而且倾向于自上而下流。

湿的同党很多,遇到风勾结为风湿,遇寒勾结为寒湿,遇热勾结为湿热,本身有湿气的同学要注意防风,寒,热了。湿本身也可化热,可化痰成痰湿,如果长期不管不问,最后可演变为湿毒,调理起来很难很难,所以去湿要趁早,莫待湿邪成毒。

湿气是最难祛除的慢性症状,没有之一,为何?先看下湿的特性:

1/湿性粘腻停滞,常缠绵不愈。

"如油入面","千寒易除,一湿难除",这些都是古人对湿气的赞语,足以说明其顽固程度。

图1:湿-如油入面,缠绵不休

2/湿性重着。

常见身体沉重,四肢很沉,头重如裹。关键在于重字上,要注意区分阳虚,血虚造成的头重头沉,不要一有头重就归结为湿气。

3/湿性污浊。

白带,白浊,湿疹,疮流水等均属于湿象。

4/湿邪最易阻滞气机。

简单点说就是气不通了,胸闷,脘腹胀满。脘主要指胃部腹部。

5/湿易困脾犯胃。

有一种脾虚就是由于湿气侵犯造成的,本来干的土地整天浇那么多水,涝是必然的。脾不好,胃也不能指望好过了。多见饮食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舌苔滑腻等。

6/夏天最易染湿上身,号称暑湿。

假如脾胃本来就不好,暑湿邪就会乘虚而入。有心调理的已经出手行动,没心没肺甘愿遭受湿邪日夜折磨。

湿气是所有慢性症状中最难祛除的,调理治疗起来非常慢,反反复复,很是考验人的耐心和恒心,99%的人最后放弃了,吃很长时间的药也不见好转或者吃药就好,停药就反复,就是无法根治,甚至形成以赖性,药物如此,更别说食疗了,那是否就要任凭湿气在体内兴风作浪呢,有对策,往下看!

湿气大症状

很多朋友发信息说自己有湿气,太夸张了,感觉所有找我的人都有湿气,提供几个通用的标准,自己对照下呀,看下是真有还是自己想像出来吓唬自己的。

按准确性排列:

1/舌苔腻,越厚越严重(色白或黄)。起床后看较准确。

2/齿痕舌,舌边缘象锯齿一样,越多越明显越严重。

3/大便粘腻,不好冲。注意区分:如果吃油太多也会不好冲。

4/口渴了不想喝水或者喝几口就完事。

图2:舌苔厚腻

上面是通用症状,如果真的有湿气,一般会有。

下面提供几个并发症,因人而异。

5/胸脘胀满,两胸之间的中间部位。

6/口粘。

7/头重好像裹了毛巾一样,不轻松。

8/身体沉重,湿入四肢。

9/有个小规律,肥人多湿,体胖肚大。

10/脸色晦暗,有的面色油光。

11/饿了不想吃或感觉到饿但吃几口就饱了。

12/浮肿。

面部浮肿兼具恶寒怕风-湿气大;

下肢浮肿,面黄食少,腹胀便溏-脾虚水肿。

一定要综合多方面判断才比较准确,如果全部症状都有,那就是万能湿气,已经非常严重了,这种情况不多见,大部分人只有某些症状,还不至于严重到无可救药的程度。

湿气原因

传统说法是分内湿,外湿,包括一些教材里也沿用这个,经过多个案例总结,我觉得这种分法有点不够全面,很多时候肝,肾,肺出问题也会导致湿气大,逐个说。

1/外在湿邪。

六邪之一,比如常坐卧湿地,住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等和水沾点关系的存在。特别注意,外湿只是湿气大的诱发因素,不是根本原因,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毛事没有,有的则瞬间湿气爆满,区别还是在于里面脾胃什么的的虚弱,当人处外湿的环境,湿邪就会乘虚而入,内外结合成湿气体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古人早已讲明,外邪只是发病的条件,是诱发因素,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体内因素决定。

所以,不要抱怨南方湿气大,下雨多什么的,还是要反思下是否平时伤害到脾胃等器官了,才给了湿气孕育的温床。

2/肺+脾+肾+膀胱-》湿气。

一说到湿气,很多人都认为和脾有关,其实不然,和肺,肾,膀胱关系也很密切,这恰恰是最易被忽略的地方。

津液是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但人体需要的量是有限的,如果有多余,则必须经过气化变成废物排出体外,如此才能保持体液平衡。排出形式有汗液,尿液,总体而言,水液调节依赖于肺,脾,肾三者共同完成,

不能一味的健脾祛湿,如果是肺气不宣,水道通调失职,应该宣肺祛湿,脾虚运化失常,应该健脾祛湿。肾阳不足,阳虚水泛或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者,应该温阳化湿利水为治。

》肾主水,主管肾关开阖,如果肾虚之类肾功能失调,就会发生水液停留,表现出来就是痰饮,水肿。肾还主命门火,全身阳气大本营,如果肾阳虚,则无法暖脾以助脾运化水湿,同样会导致水湿滞留体内。

》肺的问题。

肺主通调水道,如果外邪袭肺,肺气不宣,肃降无能,水液不得通调,则小便不利,浮肿等,故有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肺出问题无法将多余的水液顺利排出体外,滞留体内,也容易诱发湿气大。

》脾出问题。

脾主运化水谷+水液调节,如此功能发生障碍,可导致水湿停滞。如停于头部则沉重如裹;停于胸膈,则胸闷呕吐;停于肺部则可凝为痰;停于体腔产生胸水或腹水;停于肠道则腹泻;停于肌肤则水肿;充溢四肢,则身困体沉等等。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病生湿。

脾功能为何会受损,这个说过很多了,比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过食辛辣油腻厚味等等,反正自己生活不注意,很少有人天生脾虚什么的,还是要反思总结改善啊!

3/肝的问题。

肝主疏泄,主要和气的流通有关,该功能如果受到影响,直接导致脾胃的消化和脾气散精发生异常。如果肝气郁结,直接影响脾胃,出现腹胀,泄泻,呕吐,没有食欲,回想一下,的确如此。

肝气横逆侵犯脾胃。大多因为情志不舒,恼怒伤肝,以致肝气郁结。肝气上窜于咽喉,与痰相结,则咽喉中似有东西梗阻。

脾之运化,需肝之疏泄,肝藏之血又赖脾之化生。如脾虚不运,则可致肝血不足,肝郁不能疏泄,又可致脾气不运,如果肝气太旺盛,对脾的影响更大,最终会肝脾两虚,专业叫法是肝脾不和。如此,脾怎能不虚,接下来无法运化水湿,湿气停留也是必然的了。

4/过度思考。

思伤脾,思则则气结,脾气郁结,健运失常,无法运化水湿,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这里的过度思考主要指思维进入死胡同出不来了,茶饭不思,得了相思病一样,正面的思考则没有影响。

5/喝水太多。

这个在朋友圈(xuzhn)还有语音公号(cjzhongzhiyuan)都反复说过,也收到了不少朋友积极反馈,的确如此,网传一些专家说一天要喝多少水,都是误导大家啊!不少人为了达到这个指标,不渴不想喝水的情况下,强制灌水,对自己好残忍!结果,身体慢慢就湿气大了。每个人体质不同用水量不同,身体感受是唯一判断标准,勿轻信所谓的指标啊!

图3:喝水根据身体需要来

湿气调理

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有弱点能被攻破,湿气也不例外,能够被产生也能被消灭,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慢慢与之周旋,指望短期内吃几副汤药,吃几瓶粉粉,喝几碗粥就好了,老实说,不现实!

1/整体调理,全方位入手。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反对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很多朋友反馈,吃药去湿,药物一停马上复发,这是单方面调整不能治本的。要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大坝开个口子放水,但是如果上流不截断,仍然源源不断注水,湿气是永远去不完的,旧湿去了,新湿又来了。

》彻底戒掉酒。

》以素食为主,辅助以肉食,任何肉食要少吃。

》肥甘厚味,烤串,麻辣烫,海鲜之类戒掉之。

》寒凉冰冷,冰激凌戒掉之。

》少吃糖,蛋糕这些生痰困脾的。

》再不熬夜,换工作换环境,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能活得很好。

》生活环境要足够干燥。

》每天必须运动下微微出汗,这是硬指标。

》喝水量根据自身需要喝,勿迷信专家,身体是自己的,喝坏了,痛苦自己受。

》节欲保肾阴肾阳。

》学习并训练调整情绪,避免长期抑郁,发怒,生闷气,以免肝气伤脾胃。

》学习灵活处理问题,避免钻牛角尖,造成自我困扰。

图4:每天轻度运动,不要过量,关键是坚持

》上面这些全部做到位了,进行食疗吃药才有效,不然吃啥也不管用。马步扎不好,就想着学招式,就算学会了也是不能克敌制胜的。

2/标本兼治。

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湿气只是表象,比如脾气不足,运化不利,如果一味的去湿,还是会反复无法根治。

当某些标症出现严重情况时,甚至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有的危及生命时,应该先治标救命"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比如湿气大到腹泻,头重如裹,甚至精神状态非常差,要先去湿,毕竟健脾补脾需要实践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肾,肺的问题也是这个思路。

3/扶正与祛邪。

人体的任何问题都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抵抗力强,就不容易发病,反之就容易生病。所以不管时治病还是调理身体,不仅要去除邪气,还要重视恢复正气,也就是增强抵抗力。扶正的方法一般是补益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祛邪是用发汗利尿之法。

情况1:邪气很厉害,但是正气还没被伤到。

湿气时间还不长,还未伤害到五脏六腑,停于表面,此时应该祛湿,湿气去掉,问题得解。注意,如果此时先扶正,健脾,有可能加重湿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须直接对湿气动手才是正确思路。

头胀而重,怕冷,全身沉重困倦,胸闷,口粘不渴。

这种情况多属于夏季外感。"因于湿,首如裹"外感伤湿,头痛多以重胀为主。

:解表去湿,湿邪在表在上,宜微汗而解,切忌发汗太过,不然湿不尽,阳气反伤。

图5:藿香佩兰-适合轻度湿气

藿香,佩兰煮水/泡茶喝。这款茶不仅可祛除湿气,还可以防止暑湿上身,最适合夏天喝。(本店的祛湿饮)

情况2:正气已虚,邪气强大。

湿气有点重了,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了,正气已经被破坏,单纯的祛湿气已经无作用,要根据情况先攻后补还是先补后攻,或攻补一起做。既要去湿又要补脾强肾宣肺气。

情况太多,无法一一列举给配方。列出针对性食材,大家自己组合,有问题留言。

》补脾健脾(脾虚):黄芪,党参,白朮,人参,山药,白扁豆,炙甘草,大枣

》脾肾阳虚(怕冷/有寒):干姜(脾),肉桂(肾),肉苁蓉(肾),艾叶,丁香,生姜(胃),桂枝。

》祛脾湿:藿香,佩兰,薏米,茯苓,苦参。

》利水利尿/水肿: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茯苓,茵陈,玉米须。

》理气/肝郁/腹胀:佛手,陈皮,青皮。

》清热:生甘草

》补肺气:黄芪,人参,党参,炙甘草。

》温肺寒(肺气不宣受寒):干姜。

》化痰:杏仁。

组合原则:

1)如果时间不长,湿气不重,请参考情况1,用藿香佩兰即可。

此配方也适合夏天预防暑湿。

2)如果湿气较重,则要祛湿+健脾+利水,这是通用基础组合(具体食材见上)

3)如果有腹胀,胸闷,胃口不好一类,要加陈皮,青皮。

4)如果有寒,怕冷之类,加干姜,肉桂等。

5)如果大便不实,加苦参燥湿。

6)如果恶心呕吐,加生姜。

7)如果水肿:加茯苓。

8)如果腹泻便溏:加炙甘草,大枣补气。

9)如果痰多,则加杏仁。

举几个例子:

例1:湿气大:薏米(祛湿)+茯苓(祛湿利水)+赤小豆(利水)+白术(补脾)+白扁豆(补脾),健脾祛湿,标本兼治。

例2:水肿还怕冷有寒:茯苓(祛湿利水)+干姜(温脾阳)+炙甘草(补脾)+黄芪(补脾)+冬瓜皮(利水)。

每个人体质不同,大家还是自己组合吧,大部分是药食同源,副作用很小,一般不会有伤害。煮粥,泡茶,煮水喝都行,用量:非杂粮掌握在3-10克以内,杂粮10-30克以内。

湿气诱发的慢性病

1/泄泻腹泻。

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脾主运化,若脾胃受损,纳化失常,致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注于大肠,则成泄泻。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最容易引起泄泻。(健脾祛湿)

图6:湿下注导致腹泻

2/水肿。

水肿:人体内水液代谢和脾肺肾三脏气化功能有关。

功能失调原因;

》寒湿或湿热困脾,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水湿停留,生水肿。(健脾祛湿,清热驱寒)

》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健脾祛湿)

》肾阳虚弱,肾关开阖不利,水湿泛滥而成水肿(金匮肾气丸)

通用方子:玉米须+白茅根+冬瓜皮,煮来喝有利水肿之功。

3/痹症。

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或红肿灼热或萎缩,强硬变形为主要特点,比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重点说湿痹。

湿痹:

症状:关节,肌肉疼痛重着而有定处,甚则关节肿胀。

湿犯经络,其性重着,关节沉重疼痛,固定不移,湿注关节故肿胀。

治法:去湿通络,具体食材见上。

4/脾虚带下。

带下色白,量多无臭,稀薄如唾液,连绵不断,面色萎黄,神倦乏力,纳少便溏或有浮肿,舌苔淡白。

多由脾肾功能失调所致,脾虚失运,水湿下注,伤及任督二脉。如果是湿热,湿毒内侵,湿郁化热,湿热下注,则成湿热带下,有臭味。

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推荐食材:党参黄芪山药甘草陈皮薏米,如还有浮肿,加冬瓜皮。

5/湿疹。

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起因于湿热,风邪相搏,浸淫肌肤而致病。湿盛者则渗水,糜烂。热盛者灼红成片;湿热俱盛者流水粘腥。

治法:去湿热。

推荐:金银花,薄荷,黄连,茯苓,苦参,煮水喝。

写在最后,去湿的关键取决于执行力,方案再完美,你不能坚持执行也白搭,总有人问要坚持多久才行?先去坚持3个月再说,多久有效果取决于执行力程度和用心程度。有人考英语考了好几年也没过四级,有的考了一次就过了,区别在哪里?是否用心投入了,还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

为了便于执行,特别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可以检讨下自己。

每月评估一次执行效果,以便下月改进。

觉得有用,请不要吝啬和亲朋友好友共享~

广告

*朋友圈xuzhn每天分享至少一条研究成果,原创。

*T宝:搜店铺花儿小雨

*微店:搜店铺超级种植园

*本店祛湿相关产品

黄芪甘草茶:补脾气,肺气,健脾。

疏肝解郁茶:疏肝理气,防止肝郁。

湿热茶:针对湿热体质

寒湿茶:针对寒湿体质

祛湿饮:针对轻度湿气,预防暑湿专用。

小米山药粥:健脾补肾。

干姜红茶:温补脾阳,增强运化能力。

薏米茯苓红豆粉:祛湿健脾,升级版。

红豆薏米粉:祛湿利水,基础版。

8月份上架新品

健脾粉

泡脚药包(阳虚体质)

DIY杂粮粉粉

DIY花茶

熬夜补品

高端陈皮

身边有湿气大的,赶紧让人家看下呀,赶紧调理,健康不能等。

此文写了快2月了,心神耗费极大,求安慰,求打赏,以便找点动力,继续写下篇:怎样减少熬夜伤害(研究此课题好久了)千万不要多给,让俺看到你们的心意就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weisuou.com/gfsgws/67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