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首选
A.氯贝丁酯
B.考来烯胺
C.洛伐他汀
D.苯扎贝特
E.烟酸
2,患者,女性,41岁。过度劳累后出现心慌、气短,心电图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普萘洛尔
B.利多卡因
C.维拉帕米
D.异丙吡胺
E.苯妥英钠
3,男,58岁,因2天前突然严重头痛,恶心,呕吐,伴有颈项强直而人院。穿刺检查证明脑压增高,除一般治疗外,为防治脑血管痉挛,宜选用
A.硝苯地平
B.维拉帕米
C.地尔硫
D.尼卡地平
E.氟桂利嗪
4,强心苷对以下哪种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
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B.高度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C.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
D.严重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E.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5,高血压伴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A.普萘洛尔
B.利血平
C.哌唑嗪
D.卡托普利
E.氯沙坦
6,患者,男性,32岁。长期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出现心慌、心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奎尼丁
B.普萘洛尔
C.美西律
D.洋地黄
E.苯妥英钠
7,对心律失常和高血压均有效的药物是
A.拉贝洛尔
B.肼屈嗪
C.普萘洛尔
D.利血平
E.硝普钠
8,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高血压药是
A.胍乙啶
B.利血平
C.卡托普利
D.肼屈嗪
E.β受体阻断剂
9,肾素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A.作用于RASS初始环节,减少血管紧张素原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
B.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肾素活性
C.可降低血浆和尿液的醛固酮水平
D.促进尿钠排泄
E.促进尿钾排泄
10,能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
A.胺碘酮
B.普鲁卡因胺
C.奎尼丁
D.普萘洛尔
E.普罗帕酮
11,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宜用
A.丙吡胺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利多卡因
E.普萘洛尔
12,强心苷对心肌耗氧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对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均无明显影响
B.可增加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
C.可减少正常和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
D.仅减少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
E.仅减少正常人的心肌耗氧量
13,下列钙通道阻滞剂中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是
A.左旋氨氯地平
B.拉西地平
C.维拉帕米
D.硝苯地平
E.氨氯地平
14,下列哪种强心苷在静脉给药时起效最快
A.地高辛
B.洋地黄毒苷
C.铃兰毒苷
D.去乙酰毛花苷
E.毒毛花苷K
15,易引起顽固性干咳的抗高血压药是
A.普萘洛尔
B.卡托普利
C.氯沙坦
D.氨氯地平
E.米诺地尔
16,强心苷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色视
B.厌食、恶心和呕吐
C.眩晕、乏力和视力模糊
D.房室传导阻滞
E.神经痛
17,可导致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腺苷
B.利多卡因
C.胺碘酮
D.普萘洛尔
E.维拉帕米
18,硝酸甘油剂量过大易引起的副作用是
A.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溶血性贫血
C.体位性低血压
D.头痛
E.眼内压升高
19,胺碘酮可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
A.窦性心动过缓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甲状腺功能减退
D.角膜微粒沉着
E.间质性肺炎
20,关于贝特类药物调血脂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显著降低血中三酰甘油
B.与他汀类合用可减少肌病的发生
C.升高血中HDL-ch
D.降低血中LDL-ch和胆固醇含量
E.非调脂作用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21,下述药物中,不能用于促进铁剂吸收的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E
C.食物中的果糖
D.半胱氨酸
E.葡萄糖
22,溶栓药的使用禁忌证不包括
A.活动性内脏出血
B.月经期间
C.既往有出血性脑卒中史
D.1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E.颅内肿瘤等
23,不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是
A.利伐沙班
B.糖皮质激素
C.腺嘌呤
D.利可君
E.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24,下列哪种药物不是促纤维蛋白溶解剂或纤溶酶原的直接激活剂
A.链激酶
B.尿激酶
C.阿替普酶
D.瑞替普酶
E.肝素
25,与链激酶、尿激酶联用溶栓治疗,可增加疗效,且不显著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的是
A.华法林
B.肝素
C.低分子肝素
D.阿司匹林
E.氯吡格雷
26,下列药物中不属于凝血因子X抑制剂的是
A.依诺肝素
B.磺达肝癸钠
C.依达肝素
D.阿哌沙班
E.利伐沙班
27,关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B.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C.调节血脂
D.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
E.阻止白细胞的贴壁
28,双嘧达莫最主要的抗凝作用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
B.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降解减少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多
D.激活纤溶酶
E.抑制纤溶酶
29,关于氨基己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慢性渗血效果较差
B.高剂量直接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酶活性
C.低剂量抑制纤溶酶原的活化作用
D.口服或静脉给药起效较快
E.口服生物利用率较高
30,下列哪类患者禁忌使用铁剂
A.对铁剂过敏者
B.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C.铁负荷过高、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者
D.非缺铁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患者
E.便秘患者
31,睾酮替代治疗的给药方式不包括
A.注射给药
B.肠道外给药
C.直肠给药
D.透皮给药
E.口服给药
32,以下关于睾酮替代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丙酸睾酮应采用静脉注射
B.最好选择能模拟睾酮生理分泌节律的药物
C.长期应用高剂量雄激素注意监测电解质、心功能与肝功能
D.在补充雄激素前,应常规进行前列腺直肠指检
E.需采用适宜的给药方法
33,长期应用高剂量雄激素需监测
A.血压
B.血糖
C.肾功能
D.血钙
E.血钠
34,以下关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经过肾脏代谢
B.代谢产物不具有活性
C.口服吸收迅速
D.口服后生物利用度较高
E.蛋白结合率较低
35,可拮抗醛固酮作用的药物是
A.甘露醇
B.呋塞米
C.乙酰唑胺
D.氢氯噻嗪
E.螺内酯
36,联用可增强睾酮毒性的是
A.氢氯噻嗪
B.华法林
C.西咪替丁
D.青霉素
E.特拉唑嗪
37,下述利尿药中,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的是
A.呋塞米
B.氨苯蝶啶
C.螺内酯
D.氢氯噻嗪
E.乙酰唑胺
38,下述种类的利尿药中,利尿作用最强的是
A.噻嗪类利尿剂
B.留钾利尿剂
C.袢利尿剂
D.碳酸酐酶抑制剂
E.以上药物作用强度相同
39,下列关于睾酮替代治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直接改善勃起功能障碍
B.通过提高性欲,治疗继发性勃起功能障碍
C.不能改善性腺功能低下
D.对年轻患者作用较老年患者更显著
E.治疗后显效较快
40,氨苯蝶啶的作用部位在
A.髓袢升支粗段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近曲小管
D.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
E.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
41,下列关于避免5α还原酶抑制剂所致的性功能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时加用雄激素
B.加强健康教育和药学监护
C.与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
D.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E.妊娠期妇女禁用
42,睾酮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包括
A.可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雄激素受体
B.可激活NO合成酶
C.可增强海绵体5型磷酸二酯酶的作用
D.主要用于性腺功能减退合并血清睾酮浓度低者
E.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有一定协同作用
43,关于雌激素作用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
B.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
C.可抑制卵泡发育
D.可促进或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E.促进子宫内膜代谢
44,硫脲类药物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的正确给药方式是
A.开始给小剂量,以后逐渐加大剂量,直至基础代谢率正常,改用维持量
B.开始给大剂量,基础代谢正常后药量递减,直至维持量
C.开始给治疗量,基础代谢正常后继续给3-6个月停药
D.开始给小剂量,基础代谢正常后药量递减,直至维持量
E.开始给小剂量,基础代谢正常后改用维持量
45,易造成持久性低血糖症,老年糖尿病患者慎用的降血糖药是
A.胰岛素
B.格列吡嗪
C.甲苯磺丁脲
D.格列本脲
E.格列齐特
46,下列药物中与雌激素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是
A.卡马西平
B.华法林
C.降压药
D.苯巴比妥
E.糖皮质激素
47,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临床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替代疗法
B.一般服用甲状腺片宜从小剂量开始
C.呆小病患者应终身服用
D.黏液性水肿伴垂体功能低下者宜先用糖皮质激素,再用甲状腺激素
E.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给予大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
48,下列药物中,与雌二醇无相互作用的是
A.氢化可的松
B.卡马西平
C.利福平
D.苯巴比妥
E.苯妥英钠
49,孕激素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A.维持妊娠
B.受精后减少妊娠子宫兴奋性
C.子宫颈口闭合
D.大剂量时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
E.可使子宫黏液增多变稠
50,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
A.加速胰岛素合成
B.抑制胰岛素降解
C.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
D.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E.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51,长期服用钙剂可导致
A.腹泻
B.低钠血症
C.高钙血症
D.骨质疏松
E.肝劝能异常
52,有关碘剂作用的正确说法是
A.小剂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大剂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B.小剂量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大剂量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C.大剂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小剂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D.小剂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E.小剂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大剂量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53,糖皮质激素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包括
A.使红细胞含量增加
B.使血小板数量下降
C.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
D.减少淋巴细胞
E.使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53,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A.与骨骼表面的羟磷灰石结合
B.增加小肠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C.直接改变破骨细胞的形态学
D.与骨基质理化结合,干扰骨吸收
E.直接抑制骨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