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寿命
肝萎缩介绍
面部萎缩治疗
肝腹水肝萎缩
肝萎缩诊断
肝萎缩病变

一例犬肝外门脉短路手术治疗病例报告

1.基本信息及病史

1.1病例信息

Lucky,一只2岁雄性未绝育雪纳瑞,体重:5.8kg、免疫驱虫完全,室内饲养。4月龄时首次见呕吐病史,怀疑疑偷喝消毒水,谢绝检查,对症治疗后康复。5月龄时在家发现该犬坐立不安,嘴角分泌物增多,大量口水。就诊时精神状态较差,基础血检(血常规/CRP)正常,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10月龄再次因口角流涎就诊,精神沉郁,进食后流口水,食欲不振。临床检查:x光显示肝小,胃部积累大量食物。b超显示肝小,胆囊大,膀胱积累大量结晶。尿检显示重尿酸盐结晶。生化显示肝酶异常。

2.临床检查及诊断

2.1体格检查

精神沉郁;体温:38.7℃。BCS:4/9。心率:80次/Min。呼吸:25次/Min。被毛无光泽,粗糙;可视粘膜潮红。消瘦,腹部触压未见异常不适及疼痛。

2.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各指标均正常,见表-1;生化检查结果见ALT:;ALKP:,轻度升高;血氨mmol/L,显著升高。

表一、血常规检查结果;

表二:生化检查结果

2.3影像学检查

腹部侧位片可见胃内大量食物,肝脏位于肋弓内,肝较小。结合临床症状及临床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该犬患有肝门脉短路;进行CT扫查见:在脾静脉进入门静脉部位前方可见一大的分流血管,该血管向前背侧延伸然后突然向前腹侧下降,该血管在肝脏前方沿着横膈从左侧进入后腔静脉。巨大的肝静脉从腹侧进入该分流血管,靠近分流血管进入后腔静脉的位置。分流血管进入后腔静脉附近的直径约5.2mm。确诊肝外门脉短路。

肝脏很小。双侧肾脏主观增大,边缘平滑,双肾内可见几个矿物衰减颗粒,没有肾盂扩张迹象。膀胱内重力侧可见几个矿物衰减颗粒,膀胱壁厚度达到4.6mm。胃中度扩张,腔内可见液体、软组织衰减物质混合。胃中度扩张,腔内可见液体、软组织衰减物质混合

3.治疗

因Lucky餐后出现流涎,伴有精神沉郁,已出现肝性脑病,手术前先进行保守治疗。长期饲喂肝脏处方粮,口服乳果糖:1-2ml/kg,bid;配合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内产氨细菌过度增殖。但保守治疗期间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采取短路血管处留置收缩环。术前给以0.9%氯化钠,配合氨苄西林20mg/kg输液纠正脱水,维持良好水合状态,多乐瑞:0.02mg/kg镇痛,配合5ug/kg多咪静镇静镇痛;丙泊酚1mg/kg静脉诱导麻醉,快速气管插管后通气,开始时异氟烷维持麻醉浓度1.5%;剑状软骨前10cm至耻骨剃毛,消毒前洗必泰溶液冲洗包皮腔;于剑状软骨至脐孔后作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至腹壁,切开腹壁暴露腹腔后可见肝脏萎缩变小;将脾脏及网膜肠管牵拉出腹腔显露右侧腹腔,可见肝门处与肠系膜根部血管曲张,伴有淋巴管扩张;检查右肾静脉至膈前后腔静脉未见短路血管。将以上组织向右侧牵拉,分离肝韧带,显露膈角至左肾静脉后腔静脉段,检查该段血管未见短路血管。部分分开网膜囊,可见十二指肠、胰腺及肠系膜根部有充盈血管收集胃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液,直径约1cm左右,向前移行进入膈角,未进入肝脏及后腔静脉。结合CT检查结果及探查情况,确定该血管为短路血管。于膈后2cm处小心分离出该血管,长度约1cm,留置牵引线牵拉血管后放置收缩环环绕短路血管,固定住收缩环后放置好金属柱。收缩环放置完毕,取出隔离纱布后,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闭合腹壁及缝合皮肤。同时进行阴茎旁切口通路显露腹腔,牵拉出膀胱后进行膀胱切开术,取出膀胱结石。留置导尿管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后缝合膀胱及腹壁、皮肤。

术后苏醒平稳,术后第三天正常进食后未见流涎,精神正常,食欲旺盛;术后第7复查血液学指标仍见BUN:2mg/dL(7-27),CREA:0.3mg/dL(0.5-1.8)偏低;伴有低蛋白,ALB:2.1g/dL;低胆固醇,CHOL:80mg/dL。轻微肝损伤,ALT及ALKP指标升高2倍左右。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但血氨浓度显著降低,NH3:0mmol/L。肝性脑病显著改善。术后第10天拆线后回家3天后见坐卧不宁,食欲不振,频繁做出祈祷姿势,复诊检查胰腺炎阴性,b超检查未见腹腔积液,给以镇痛药后症状显著改善,持续3天后好转,精神食欲恢复正常,并喜欢进食精肉,餐后精神正常。

4.讨论

门脉短路(PSS)依据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先天性常见于2岁以内的青幼年犬,但部分临床症状不严重的动物可能到老年时才诊断出来。犬先天性PSS发病率约为0.18,且通常表现为单一血管短路。短路血管可位于肝内或肝外,其中犬猫肝内PSS的可能性约为:25%—33%;单一肝外血管短路的发病率约为66%—75%。其次,肝内PSS常见于大型犬,如德国牧羊犬、金毛、拉布拉多、杜宾等品种;而肝外PSS常见小型犬,如:约克夏、马尔济斯、迷你雪纳瑞、贵宾等品种。获得性PSS常继发于肝硬化、肝门脉高压及肝动静脉发育异常动物。该病例情况与以上统计结果相一致,小型动物,单一血管肝外短路。便于手术治疗,如果是肝内血管异常,则手术非常困难,术中及术后预后极差。

门脉短路时,汇集内脏器官血液的血管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后腔静脉或体循环,则大量需经肝脏代谢或排泄的物质进入体循环导致代谢疾病,如肝性脑病,其次,来源于胰腺及小肠的重要肝脏营养成分不能进入肝脏,导致肝脏萎缩或肝脏发育异常形成小肝。这也是临床影像学检查常见小肝影像的原因;其次未经肝脏代谢的大量含氮物质、短链脂肪酸及芳香族氨基酸等进入体循环,该类物质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干扰正常中枢神经功能,导致精神沉郁、癫痫发作、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所以患有PSS动物临床常见餐后神经症状,如流涎、呕吐、昏睡,严重者可见抽搐、昏迷等;

因肝脏发育不全,所以临床上患有PSS动物实验室生化检查常见低蛋白血症、血液尿素氮和胆固醇浓度降低;其次偶尔伴有丙氨酸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浓度升高;其次;凝血功能通常正常,肝功能异常时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所以手术治疗动物术前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血氨检测在诊断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特异性,通常建议检测餐后6-8小时血氨浓度;结合胆汁酸检测,其特异性可达97%;阳性率97%。单独检测胆汁酸检测需采集餐前及餐后血液进行检测比较;其次其特异性变化较大,所以通常配合血氨检测或单独检测血氨。该病例可见术前及术后血氨显著变化,术后血氨浓度基本检测不到,也从另一方面证明结扎血管准确,手术比较成功。

临床上对该类疾病诊断,基于临床症状及试验室检测结果,仅能高度怀疑患有PSS,确诊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DR影像呈现的小肝仅能提高怀疑程度,而B超检查发现血管内异常血流影像可以确诊,特别是后腔静脉。但B超影像结果仅能确诊PSS,特别是肝内PSS更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但如需进一步定位短路血管及来源,则非常依赖B超医生技术及仪器设备。临床简单实用的定位检查技术是经脾或肠系膜静脉造影检查技术,但需对动物进行麻醉及开腹手术,具有较大侵害性及危险性,主人接受程度较低。而CT及MRI在小动物临床的普及,该类疾病诊断及定位较便捷。从CT检查影像结果较容易发现短路血管及位置,并且也能全面评估短路数量,为全面设计手术计划提供丰富信息。其次,3D成像建模也有助于术中定位短路血管,缩短手术时间。

PSS动物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出现临床症状的PSS动物进行药物治疗,其死亡率约为48%,通常死于并发症,如肝性脑病、高血氨导致的胃肠道溃疡性出血,继发性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等。而手术病例死亡率约为12%;其死亡原因主要与PSS类型相关办法的手术难以程度。而对于无症状的先天性PSS及大于5岁以上的老年动物,其最佳治疗方案无定论。但基于减少动物伤害性的原则考虑,通常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药物治疗基本原则就是控制血氨生成及促进体内含氮物质排除。即饲喂肝脏处方粮限制含氮物质摄入;口服抗生素控制肠道内产氨细菌数量;饲喂乳果糖等制酸剂促进NH3容易水溶液形成离子态,降低组织内NH3浓度并促进其经胃肠道排除。而手术治疗效果较确实,是治愈性手段。其次,手术技术随着手术材料发展也较容易掌握。其局限性适用于肝外短路,肝内短路技巧性极高。但难点在于确定短路血管定位及数量。通常于三个位置探查;一、右腹侧肾静脉至膈角段后腔静脉探查有无异常血管;二、于左侧肝前膈静脉分支至左侧肾静脉分支后腔静脉段探查;如异常位置均未发现异常血管,则打来网膜囊至十二指肠、胰腺及肠系膜根部观察左胃静脉、脾静脉与后腔静脉有无异常联系。以上三个位置可快速发现短路血管。

本文作者:

马祥:

萌兽医院主治医生,10年小动物临床经验,擅长骨外科手术及眼科,软组织手术。

葛美玲:

萌兽医医院主治医生,国家执业兽医师,动物医学学士学位,专业扎实,诊疗经验丰富,为人谦和,对小动物有爱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weisuou.com/gfsgws/906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