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便的认识
白便是对虾脱落的肝胰脏腺管上皮、胰腺微绒毛组织、肠道粘膜上皮和增生细胞形成的白色有机物及少部分正常的粪便,因为外观白色,像对虾粪便被称为“白便”。
二、白便的症状
“白便”的主要成分是肝胰脏排出的病变组织、粘液和毒液,肠道脱落的一些粘膜及少部分正常的粪便。
“白便”的症状:粪便细长呈白色(像白线)、有粘性、浮在水面、严重时成片漂在水面有恶臭味。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但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
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是肠壁面膜上皮细胞畸形变异脱落、肠道逐渐变空发白、肝胰脏萎缩。脱落的腺管上皮、胰腺微绒毛组织、肠道粘膜上皮和增生细胞随粪便排出;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可形成多次白便。
三、白便的几个时期
1、白便前期:属于肝胰脏中毒期或白便沉底期,此时肝胰脏负担加大,出现一些轻微病变,此时虾吃料摄食正常,甚至有吃料猛增现象或出现吃料减少、减慢现象;此时肝胰脏肿大,还没有空肠现象。
2、白便中期:白便悬浮期,表现为:食欲很差,吃料更慢;空肠虾开始出现;肝萎缩达到5%;白便虾比例增大至50%。
3、白便后期:白便飘浮期,表现为:吃料更慢;空肠空胃10%;肝萎缩8--10%;白便占80%;壳肉分离占50%;白便漂浮。
4、白便晚期:满塘白便,表现为:基本吃料占10%正常量;空肠空胃20%;肝萎缩15%;白便%;壳肉分离80%;白便又白又粗,又长又多。
四、白便症的流行特点
对虾发病症状为减料或不吃料,水面漂浮很长的白色粪便,对虾红须、红腿,肠道不饱满甚至空肠,肝胰脏萎缩、模糊,肠道变粗,严重时发生偷死或爬边。1.天气对发病的影响非常明显白便症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7、8、9月高温期是白便的发病高峰期,高温过后发病率下降。连续阴雨天气发生率高,连续阴雨天气后一个地区的池塘同时发病,当晴天后病情同时好转。2.大规格对虾发病严重发病虾以规格在10g/尾以上的大虾为主,小规格虾也能发病,最小的1周以内的虾也发病。大规格虾饲养期越长,底部有机污染越严重,发病率越高。3.淡水塘白便发生率高盐度越低的池塘发病率越高,淡水池塘发病率最高。海南部分高盐度地区池水盐度在30‰以上,近年在其它地区大面积发生白便症的情况下只有偶尔一两个池塘出现过轻微的白便症,处理后白便很快消失。4.底质差的土池塘发病率高底质越差发病率越高,发生底臭的池塘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对虾在池塘底部摄食有关,底质差饲料容易被细菌污染,对虾摄食后更容易发病。经常用氧化性药物改底的土池塘,底质中过多的有机质被氧化,发病率低。铺膜的高位池每天排掉底部的脏污,发病率也较低。5.与投喂饲料的质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饲料如果贮藏或运输过程中发生酸败或霉变,投喂后马上发病,可能变质的饲料含细菌或其它有害物质增多,投喂后更容易发病;投喂量大的池塘发病率高,有的池塘快速加料后水面就出现白便,减料后白便减少或消失。投喂量大增加肝胰脏的消化负担,出现剩料也会在池底腐败被虾摄食后更易引起发病。从原料质量好、营养价值高的2号料转投喂低蛋白的3号料,或从1号料转投喂2号料,换料两三天后就容易出现白便症,重新改回原来的饲料,白便减少。6.蓝藻等不良藻相的池塘发病率高在高温季节白便症发病高峰期,池塘出现大量蓝藻水华的池塘白便症的发生率非常高,很多发生白便症的池塘都是以蓝藻为主的池塘。可能与蓝藻不易被对虾消化和死亡蓝藻产生毒素给对虾消化器官带来损伤有关,另外发生蓝藻的池塘一般都是有机质高的劣质水,不良水质也容易出现白便,以甲藻为主或其它不良藻类为主的池塘也容易发生白便症。7.水变后白便症多发池塘藻类突然大量死亡白便症容易发生,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生“倒藻”是白便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倒藻后水质变浑浊,水色也发生明显变化,死亡藻类分解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对虾摄食死亡藻类也会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有毒物质损伤肝脏、肠道等消化器官。8.严重缺氧后也容易发生白便症
对虾养殖池塘夜晚出现严重缺氧,即使不发生对虾死亡,第二天也容易大量发生白便,发生白便后对虾开始慢料和发生其它疾病。缺氧既影响已经摄入体内的饲料消化吸收,也对肝脏等器官造成影响,严重缺氧后对虾白便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五、对虾白便症的防治方法
虽然对虾白便症的确切病因还没有定论,但是通过控制以上发病的影响因素,对白便症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1.保持水质稳定,避免水变水变“倒藻”是白便发生的诱发因素,长期高温和气温的剧烈变化也是白便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保持水质稳定防倒藻,在高温和异常天气通过调水、改底稳定水质减少天气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建议对虾养殖池塘要保持相对较高的水深,适宜的深水位有利于保持水质的稳定。根据水质情况实时补充黄金活力肽+钙速补,保持水质的长期稳定,特别是防止异常天气引起藻类大量死亡。
另外,持续高温天气,中午通过泼洒激能AT缓解对虾的应激,晚上干撒底加氧防止底部溶氧不足(对虾眼睛发红就是溶氧不足的症状之一)2.控制蓝藻等不良藻相发生蓝藻的发生与池塘水质有机污染有很大关系,蓝藻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池塘,特别是养殖后期大量粪便、残饵的积累使池塘有机质升高,为蓝藻暴发提供了环境条件,通过适当控制投喂,减少粪便和残饵的积累;平时定期使用铂金底改或砥立爽分解底层过多的有机质,泼洒有条件的池塘每天少量换水,可以减少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发生几率。有蓝藻的池塘,可以使用绿水宝配合超级菌泼洒,抑制蓝藻过度繁殖,从而减少白便症的发生。3.选择优质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劣质饲料和加料过快是白便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白便发生的高峰期,尽量选择1号料或2号料全程投喂,而粗蛋白含量低、原料质量差的中大虾料因为投喂后容易发生白便,尽量不投喂。避免加料过快,控制投喂、延长生长期有利于控制白便症。4.定期内服活力蒜精乳助消化防白便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添加活力蒜精乳+苷畅宝(每组拌料斤)对预防对虾白便症有明显的效果,在发病初期添加内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定期通过内服蒜精乳+苷畅宝,可以抑制有害菌,帮助消化,控制白便发生。5.发病后的治疗方案发生白便症后,
第一步,外泼锌生命+护卫健(2-3亩/组)消毒,干撒砥立爽(2-3亩/袋)改底。
第二步,连续三天减料20%,拌料内服锌生命+护卫健+虾青乳(每组拌料40-60斤),加上每天三顿,连喂3天,第4天开始使用苷畅宝+虾青乳(每组拌料60-80斤),连喂5天,特别是在发病的前中期效果更好。
第三步,使用超级菌配合降解灵调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