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类肝胆的作用
鱼类的肝和胆是两个不同的生理器官,但是由于二者联系紧密,且关联性很强,所以不做区分。
二、鱼类肝胆综合症的种类
1、花肝:肝脏表面出现白色交错的花纹,主要是肝脏表面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由于血管堵塞造成。
2、绿肝:主要是由于胆囊管堵塞,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输入到胆囊储存,导致胆汁回流造成的。
3、脂肪肝:主要是投饲不合理(高蛋白、高频率等),鱼体内胆碱不足,脂肪在体内的转运和氧化受阻,脂肪在肝脏大量沉积造成;或者胆汁外源刺激性不足造成。
4、胆囊肿大:外源性物质刺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导致分泌胆汁过多。
5、胆囊萎缩:主要是由于鱼体内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影响了胆汁的分泌。也要注意判断胆囊收缩是否是病变,如果肠胃有食物,则没有样多大问题,如果空肠空胃,胆囊收缩,那极有可能是病变。
6、胆汁变色:胆汁变为浓墨色、黑色等,说明肝脏出现了问题。注意根据不同鱼类品种辨别。
7、肝脏肿大: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
四、诊断与防治
诊断
诊断应以解剖发现肝胆病变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涂片镜检结果及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而定要点如下:
肝肿胀、质地变脆、轻触易碎;有点状或块状出血,或瘀血:胆囊肿大或萎缩;胆汁颜色深绿或墨绿。
组织及腹水进行涂片、镜检可见密度大、活力强的无数点状细菌在视野内晃动。
放养密度过大,鱼群生长速度过快;病鱼鳍和体表某些部位发白或溃烂,食欲减退。
长期低剂量用药或大剂量(一般可达常规最高量的2~4倍)使用外用消毒药杀虫、内服抗莳药等。
防治
在常规的养殖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胆汁酸或者一些中药制剂比如三黄、柴胡、板蓝根、黄芪多糖等,进行对肝胆器官的修复和协助,减少外界因子对其的胁迫。
在饲料中添加恰当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胆碱和VB的适量添加,可以增加脂肪的转运和吸收,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不投喂发霉、酸败、变质的饲料,因为饲料中的黄曲霉素对肝肾功能损伤极其大,另外饲料中酸败的脂肪,容易产生分子质量较低的醛、酮和酸的混合物,会破坏维生素的吸收,以及对鱼体产生毒害。
养殖过程中,注意水环境的平衡,注意池塘的藻类结构和有机质的产生,定期培水,分解有机质,从而避免氨氮、亚盐等的爆发对鱼体产生外界影响。
合理使用水产投入品,不滥用抗生素和不使用违禁药品。保护鱼体的肝胆器官,减少其长期的毒害和负荷。
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即使用中药和抗生素的结合治疗顽固性的肝胆综合症,但是在使用该组方以后,建议再饲喂一个疗程的中药制剂,进行排毒减毒,降低对肝肾的毒害。
如果有需要购买和代理的老板,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