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这个幽门螺杆菌听都没听过,这两年才听到,新闻报道一看,全国有一半的人都有咧,听说拖到后面还会变成胃癌呢,噶吓人。”
说这话的是今年36岁的张先生(化名),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浅表性胃炎),顺便查了一下幽门螺杆菌(简称Hp),结果显示有被感染。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
Hp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为一类致癌因子。
今天是第一次来到陈惠龄医师的诊室,一起来的还有张先生的爱人,爱人之前一直在陈医师这里就诊,趁着周六休息,也带老公来让陈医生看看。
张先生告诉陈老,平时一切正常,胃没有什么不舒服,就是偶尔多吃一点米饭或者多喝几杯会难受,想要吐出来。这次要不是妻子胃不舒服检查出Hp感染,自己也不会去检查,真没想到自己也有。
陈老说,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常见,它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萎缩甚至胃癌等多种胃病的元凶,你爱人有幽门螺杆菌,你也查出来,这就不奇怪了,它是可以传染的。
陈惠龄副主任中医师
曾得多位国家名中医授课指导
拜中医名医张子香为师,得国家级名医何子淮、俞尚德、王家钧授课指导,从医五十余年,辩证施治。针对内科包括消化系统胃炎、结肠炎、便秘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支气管炎、哮喘等,生殖系统男性阳痿、不育、前列腺炎等,女性月经失调、不孕、乳腺增生、痛经、多囊卵巢等症,内外结合(内吸外洗)治疗黄褐斑,以及瘤术后康复治疗。
坐诊时间:每周六下午咏芝元国医馆
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据了解,张先生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平时久坐,饮食不是很规律,经常过了饭点才吃饭,这都会对胃造成伤害,但这都不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真正原因。
这种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传播、胃口传播、粪口传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生活中,比如公用餐具、接吻、咀嚼后喂食都容易传播这种细菌。
张先生夫妻二人因为各自工作原因经常在外面吃饭较多,多人聚餐时,细菌很容易从口腔通过餐具污染食物,从而被传染。一旦家里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人很可能也会被传染。
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亲吻、共餐、咀嚼后喂食,通过唾液传播
胃-口传播:通过胃—食道反流进入口腔
粪-口传播: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得胃癌吗?
就像张先生所说的那样,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有幽门螺杆菌,但一般来讲,70%-80%的患者基本没有什么症状,少部分人会出现口臭、打嗝、反酸、胃胀的症状。也因此,有些消化道疾病查出来就已经是中晚期了。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太惊慌,幽门螺杆菌虽然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但是胃癌的发展是多阶段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最后发展成为胃癌。
这每一步的变化都很复杂,而且也不是不可逆的,除非你一直保持不良的伤胃习惯。
对大多数人来说,幽门螺杆菌不会直接变成胃癌,最多让你偶尔犯犯老胃病,所以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不必恐慌,但也不要掉以轻心。
中药如何治疗?
陈老说,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时,有些患者效果不理想,停药以后容易反复,身体产生耐药性,利用中药调理既可以抑菌消炎,又可以整体调理脾胃功能,从根本“赶走”幽门螺旋杆菌;同时还能避免一些患者在服用西药杀菌时可能出现的肝肾功能损伤。
中医上虽然没有幽门螺杆菌这些名词,但是依旧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来辩证治疗。望闻问切之后,陈老认为张先生的病因在于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因此遵从“和胃降逆”思路来治疗。
胃气要下降才会顺畅,如果正气不足或邪气入侵,则胃气上逆而不降,从而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三分治、七分养”,除了内服中药以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长久之计。饮食上,酸辣冷的食物尽可能的不吃,甜食也要少吃;食有度、食有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不规律进食。
另外,因为幽门螺杆菌是传染的,聚餐时,要使用公筷。张先生家里还有小孩子,在家吃饭时碗筷也建议和小朋友单独分开,定时消毒,不要将食物嚼碎了喂小朋友。
如何减少HP感染风险?
//1
|饭前便后勤洗手
//2
|共餐时使用公筷、分餐
//3
|食物要经过高温,生吃瓜果时务必洗净
//4
|成人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的奶瓶、勺子,不要嚼碎了东西喂孩子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姓名皆为化名
部分配图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