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市场上对于南美白对虾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其在我国已成为最大的虾类养殖品种,我国从南到北大部地区都在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可是养殖成功率却令人堪忧,平均成功率只有20-30%,每年造成大量的虾农经济损失。成活率高才能保证稳步的收益,那如何提高成活率便是广大养殖朋友心中一直想要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切入,了解如何提高对虾的成活率。
01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存活率不高的原因
1、苗种的选择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虾养殖就是应证了这句话。苗种的质量对于对虾的成活率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有些养殖户只贪图便宜,不重视虾苗质量,于是上当受骗,成活率惨不忍睹。
2、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
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时候,不能有效的管理,对于水温、溶氧量等监测不到位,没有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进行管理,对于水质、饲料等方面调节不到位。对于养殖只追求产量,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3、溶氧量
溶氧是非常关键的,一旦缺氧对虾就会出现大面积死亡,高密度养殖,氧气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保持溶氧稳定,藻类的稳定,及时调水,才是提高对虾成活率的关键。
4、使用的饲料达不到营养需求
饲料喂养需要科学的制定,多少的虾多少的料,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会出现饵料残余,影响水质,加速底质恶化,影响对虾生长,严重的导致对虾死亡,如果过少就会造成对虾生长缓慢,如果养殖密度过大还会出虾对虾互相残食,也会造成大量的损失。
维生素、电解质和氨基酸是维持水生动物生命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因子,也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动物自身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额外的补充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本品根据水生动物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我国水产养殖现状,精心设计组方,采用先进工艺和优质原料加工而成,能够充分满足水生动物对维生素、电解质和氨基酸的需求。本品能治疗和预防各种水产动物维生素、电解质缺乏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力。预防因倒池、温度变化、长途运输、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水产动物发病时,可作辅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5、防病工作没有做好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有很多,危害严重的是红体病和白斑病,虾苗体质差、养殖环境不良,天气变化频繁、水温忽高忽低、接触病原、前期清塘不严格、都可引起对虾发病、导致对虾成活率低,大面积排糖。如果养殖户的预防措施恰当,营造了一个有利于虾苗成长而不利于虾苗存在的环境,虾苗就会健康成长,随着苗体的长大,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所以成活率也会增强。
02
提高南美白对虾成活率的关键期
1、放苗当天,虾苗受到惊吓、运输、变温、环境剧变等强烈应激,大多会发生应激脱壳。
2、放苗后3-4天,此时虾苗发生在池塘第一次生长性脱壳,但由于虾苗尚未适应新环境及有可能未找到适口的饲料,体质衰弱而出现脱壳不遂。
3、祛毒强肝。现在大多数的育苗技术员没有解毒的观念,加上少用活菌制剂养水护水,虾苗在育苗场可能已经中毒了,所以要注重解毒保肝。
本品能促进肝组织中的脂肪代谢,防止脂肪在肝中积存,并能与肝内及肠内的毒物结合变为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而排出体外;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通透性,促进脂肪消化吸收,消除胃肠胀气、消化不良,提高饲料消化率;
补充肝脏代谢所消耗的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增加体能,抗应激,减少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发病率,具有保肝、利胆、解毒等多重作用。高发期每公斤饵料添加5-8g,每周添加1-2次,平时保健预防幼小期每公斤饲料3g,中期2g,成期1g;发药期药浴每立方水体10-20ppm。鲆鲽、四大家鱼、黄鳝、蛙、虾、蟹、鳖、鳗鱼等养殖品种的苗种培育及养殖全程。3、放苗后15-20天,虾苗的发育进一步完善。此时要适当停料,目的清除残饵清洁底部,还有就是养殖前期增氧机也要经常启动,保持活水利于培藻,防止水分层引起底缺氧产毒毒害虾苗。
所以,想要提高对虾的成活率,要从多方面去考虑,多个角度同时进行预防工作,才能有效的保障对虾体况,提高对虾成活率。
往期回顾
蜕壳,是养虾的生死关!如何保证虾顺利蜕壳呢,技巧都在这
对虾养殖
弧菌猖獗,除了杀菌消毒还有这个方法,快来学习!
对虾“肝萎缩”的原因,您别再只考虑中毒啦!
病毒病—导致南美白对虾偷死的罪魁祸首,预防才是王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