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近期,因降水充沛,湿度大,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多发的时期,为预防野生菌中毒,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和同学们:不采食野生蘑菇,以防引发食物中毒;购买蘑菇等食品时,应到正规超市、农贸市场采购,不要在散商游贩处随意购买。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三四十种。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常常误采误食发生中毒。
2.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3.生长环境因素。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食用后很容易发生中毒。
二、如何鉴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性状多较怪异,气味多较特殊。菌帽中央多凸起,菌盖和菌柄上有斑点,菌褶上多有疙瘩、红斑、托沟裂或裂沟,易流浆汁、且稠厚发粘,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有毒菌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且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此外,结合以下7招来辨别毒菌: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间,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采用对照法。借助彩色野生菌图册,逐个辨认。
七是远离“头上戴帽子,腰上系裙子,脚穿靴子”的野生菌。
三、误食毒蘑菇急救办法
因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进食后一般经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剧烈呕吐、腹泻并伴有腹痛。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出现幻觉。若出现上述中毒症状要及时实施下列急救措施: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急救时最重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4、对于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并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5、特别应注意脏器损害型患者有1-3天的假愈期。
为了您和家人生命安全,请拒绝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东安三小
年6月10日
以下是专家提醒: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可杜绝80%以上的中毒事件
湖南最毒的毒菌之一
1.亚稀褶黑菇
俗称:火炭菌
毒性指数:★★★★★
发病症状:发病迅速,通常20分钟到一小时内就会发病,上吐下泻,头晕、腹部胀气,会导致肌肉和神经连接处损坏。此种毒菌误食中毒发病率70%以上,死亡率达70%,最快几小时就致命,死亡高发期在24小时以内。属“呼吸循环害损型”。食者2-3天后表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小便酱油色,急性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者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中毒性心肌炎所致。
误食人群最多的毒菌
2.灰花纹鹅膏菌
俗称:黑毒伞
毒性指数:★★★★☆
发病症状:发病期慢,通常在使用后8—20小时,上吐下泻,头晕恶心,对肝脏的损伤性极大,会导致剧烈的肝萎缩或肝肿胀。在发病一两天后还会有一种“假痊”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死亡高发期在食用4—5天左右。毒性虽强,如果在24小时内得到及时抢救,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长相最具欺骗性毒菌
3.毁坏鹅膏
俗称:致命鹅膏
毒性指数:★★★★★
发病症状:发病症状类似于黑毒伞,剧毒,一个约50g(一两)的致命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内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最易致人幻觉的毒菌
4.光盖伞菌
俗称:神之肉
毒性指数:★★☆☆☆
发病症状:由于毒素的作用,一般食后不久便很快产生精神极度愉快,狂欢乱舞的症状。同时出现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幻觉。觉得世界都是五光十色的,满眼睛看到的全是蘑菇,甚至会觉得头顶上有巨大伞盖,会导致到处疯跑。有的情绪焦虑,有的如醉者或哭或笑,有的行动滑稽有趣,最后全身软弱无力,疲乏思睡等状态。经4-6小时毒性过后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
主办/东安县白牙市镇第三小学
顾问/主编/彭炜伟
本文编辑/王益琼
责任编辑/王益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