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女,年生,中共党员,医院党委委员、纪检监察科主任。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儿女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结婚第一年,公公就不幸罹患肺癌和肺部纤维化卧病在床,需要有人照顾,她医院打点滴,回到家中还要喂药。随着公公病情的日益严重,每天呼吸困难、吐痰很多,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她依然负责清理打扫,不怕脏不怕累。有时公公便秘难排,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她不嫌脏,不嫌累,用手给老人扣排。公公实在是过意不去,含泪对前来看望的家人及亲戚说:多亏俺莉了!公婆非常相信她也更加的依赖她,所以每次他们入院治疗一般都是她跑前跑后陪伴左右,周围病友经常把她当成是他们的闺女,而她也从心里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闺女!公公癌症末期治疗很痛苦,夜不能寐,她时刻陪伴左右,连续数夜基本上没合过眼,喂水喂药,护理按摩,困了累了,就趴在床前眯会眼。在送走公公之后她又将生活重心转移到照护婆婆身上,婆婆年龄大了,虽然生活可以自理,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关节炎多种慢性疾病缠身,她随时都要仔细观察、照料婆婆的身体,防止疾病复发,每天早上做好饭,如果看到老人房间灯不亮,她总会轻轻的敲下门,问候一声,得知老人没事,她才会放心。尽管这样,也难免住院调养,她都要亲自陪伴照顾。婆婆有什么大事小情都会跟她说一声,哪怕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感冒,老人也一定要她看一下心里才会舒服,这就是老人对她的信任和依赖,而这种信任和依赖更加融洽了这个家庭,和美了一家老小的生活。
刘莉不仅孝敬老人,和丈夫也相敬如宾,对待孩子严爱分明,在她看来,家庭稳定和谐是干好工作的最强后盾,好好工作也是对家人尤其是对父母的最大安慰。工作岗位上的她,认真接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群众,缓冲医患矛盾,医院积极沟通的桥梁。为了方便前来就医的患者,医院的监督服务电话转移到自己手机上,24小时接听来电,不管凌晨几点,只要有患者需要,她会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帮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满意度。她热心参与各类公益事业,她十余年来坚持无偿献血多次,献血量超过毫升,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曾先后荣获优秀带教老师、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管理人员。年被评为“模范家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刘莉在生活中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在工作中,是那么热心、负责,她努力扮演好做儿媳、做母亲、做妻子、做医院工作人员的角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心的真谛,用爱心彰显出伟大,面对社会,她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以爱心和真诚换来了患者和家属的真心赞扬。
孝贤之星——牛巧娥牛巧娥,女,年生,东明县武胜桥镇海头行政村村民。“他虽然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倒是只要他还在,我才会感到安心,这个家才算完整”。牛巧娥一家有四口人,分别是丈夫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刘亚伟今年有30岁了,二儿子也已经29岁了,因父重病至今未婚。原本一家四口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张罗着给两个孩子娶妻生子,打算着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天不遂人愿,在年的9月份,病魔悄悄的缠身在丈夫刘铁军的的身体上。医院的全面检查,得知丈夫刘铁军得了脑干出血,医院的2个月的漫长治疗,生命虽然抢救了过来,倒是丈夫刘铁军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长期卧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丈夫的瘫痪意味着家里失去了顶梁柱,这无疑让妻子牛巧娥跟两个孩子一下感觉天塌了。也因此两个孩子的婚事就被耽搁了,至今两个孩子都是未婚。至如今丈夫刘铁军瘫痪已经有7年时间了,在患病的七年里,全是牛巧娥无微不至悉心的照顾着。七年里丈夫刘铁军的病情反反复复的发作,前医院又住院长达两年时间,丈夫刘铁军瘫痪的几年里,妻子牛巧娥悉心照料不离不弃。丈夫刘铁军前后住院花费了20多万的资料费,现在更是长期不能断药,家庭经济状况陷入了困境。7年,多个日日夜夜,牛巧娥全身心的照料丈夫刘铁军,对家庭的责任,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不辞辛苦,不离不弃,丈夫刘铁军的病情一刻也离不开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洗脸吃饭,喝水吃药,洗碗擦背,端屎倒尿都是妻子牛巧娥一个人在负责,在这样沉重的负担下,牛巧娥不但没有厌烦,反而更加的体贴,日复一日,周到的照顾着丈夫刘铁军。在妻子牛巧娥的悉心照料下,丈夫刘铁军的身上随时都保持着清清爽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真的这样凉薄吗?不,当然不是,牛巧娥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伉俪情深,并不会因外来的磨难而减轻分毫。都说这样的好妻子难能可贵,丈夫刘铁军卧床不起的7年,妻子牛巧娥每天悉心呵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夫妻相濡以沫一生不弃的传统美德。孝贤之星——王贵玲王贵玲,女,年生,东明县小井镇西紫荆村村民。年,王贵玲的大儿子代志勇呱呱落地,然而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被确诊为脑瘫。多次带孩子求医,医生给出了不可治愈的诊断,但作为母亲,王贵玲没有放弃,即使孩子不能自理,也要尽自己做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大的幸福。代志勇身体不好,抵抗力差,心脏供血不好,还有癫痫病,犯病的时候就会发晕翻白眼,会从轮椅上突然一头栽下去,因此王贵玲总是不能离其左右。犯病的时候代志勇也会失禁,弄的床上衣服上都是,尤其是冬天,衣服与被子清洗了很多天干不了,很是让人心酸、心疼,心里也觉得特别的苦,王贵玲夜里就悄悄的哭,但第二天依然悉心照顾孩子。照顾好孩子,成了王贵玲生活的全部,给孩子换洗衣服、喂饭、擦洗、带孩子看病、散心......。孩子比较能吃,每顿饭足要吃两个馒头喝上一碗饭,可即使是喂饭这样简单的事,每次都要耗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院落一角的鸡舍里,王贵玲还养了几只鸡,她每天都会让孩子吃上几个鸡蛋以补充营养。几十年的辛劳,王贵玲一直默默承受着,可是她所经历的苦,并不能寥寥数语就能表达出来。她已经五十多岁,儿子个头也长得高,如果他能够站起来,足有一米七的个头,是块干活的好料,可现在这样的体型,让王贵玲照顾他很是吃力。有时候即使是为孩子换衣服等一些体力活,也会让她力不从心。王贵玲一直坚持“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未来会越来越好,我会继续照顾好孩子,我在,孩子在;孩子在,家就完整!”。一句承诺诠释了伟大的母爱,代志勇如今已32岁,王贵玲也成了老年人,满头黑发变成了白发,可对孩子的照顾,一直只增不减。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脑瘫儿子,撑起苦难家庭,王贵玲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孝贤之星——王积安王积安,男,年生,中共党员,东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职工。王积安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1年前的一次体检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年冬,妻子在一次体检中查出身体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打乱原来的生活节奏,击跨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不清楚,所以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论采用中医还是西医治疗均不能根治,需要依靠激素药物维持生命,久而久之,导致类风湿、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致使她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身为家中唯一儿子,母亲已故多年,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刚上小学的孩子都需要人照顾,而作为单位的骨干,岗位上还有繁重的任务……如山般的重担就压在了他的肩膀上。无怨无悔,悉心照顾妻子。刚开始,妻子接受不了现实,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就耐心的安慰妻子,使妻子树立起信心和勇气。从妻子出院那天起,他包揽了家中一切事务,买菜烧饭、洗衣做家务,辅导孩子功课,给妻子喂饭、喂药、翻身子、按摩、更衣、洗头洗脸……目前,妻子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已基本能自己走路、吃饭。丈夫的悉心呵护,让妻子倍感温暖,逢人便说:“自从我生病以来,积安不离不弃陪伴我、照顾我,有这样的好丈夫,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家庭工作两不误。家庭的重担并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更加珍惜工作。对于城管来说,遇有紧急任务,加班加点都是常事,但他从来没向单位提自己的实际困难,坚决做到不搞特殊。比如,前年因其妻子病情加重住院治疗,医院、单位两头跑,也从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城管先锋、综执为民”的责任担当。默默的付出使群众认为他是个讲情讲理,正直的城管,同事认为他是个有思想、有经验的队员,领导认为他是个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好同志。孝贤之星——王伟然王伟然,男,年生,中共党员,东明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知感恩、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王伟然知感恩、行孝道,用点滴行动,以赤诚孝心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我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你养我长大,我陪你终老。4年前,王伟然的母亲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成为了植物人——整日昏迷,大小便不能自理,吃饭依靠插管进食……在母亲刚出车祸的日子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铺上垫子,守了1个多月,当时还不到30岁的他像个“小老头”,头发花白,身心疲惫,显得比同龄人大了许多、老了许多、衰了许多。在这近个日日夜夜里,他除干好自己的工作外,精心地照顾着自己的母亲,最难过的还是母亲是一日三餐,母亲不会嘴嚼,他就把母亲所进的食物打成面糊,再一管一管地送进嘴里,一天要吃十多次,甚至更多;每天按时为母亲清理大小便,一天下来要换好多块尿布,就这样他不嫌脏,不嫌累,为母亲清理身上的粪便,像侍候小孩一样精心地呵护着;由于母亲常年躺在床上,每天都要为她捏捏腿,伸伸胳膊,一天按摩的遍数都数不清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母亲端屎端尿,洗脸按摩。在他精心照料下,老人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不仅从未得过褥疮,而且整个房间也是干净整洁,没有半点不舒服的感觉。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人间真情。孝贤之星——王学起王学起,男,东明县渔沃办事处曹满城村村民。王学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谁家有又困难他都会热心帮助,从来不计报酬,他也是村中孝敬模范带头人,每每村民提起他,都滔滔不绝,直竖大拇指。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他孝敬父母,感恩老人,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外,对待五保户叔叔更是照顾有加。叔叔无儿无女,70多岁,精神不正常,其他人看到老人都绕着走。可他却主动担起了抚养老人的责任,经常嘘寒问暖,老人有什么需要,他总是尽力满足。因为老人精神不好,他会把饭做好,端到叔叔面前,老人有病了,他会第一时间带老人看病就医。他的一个个小小的举动却被不了解他的人看了,说他另有目的,尽管这样,也阻挡不了他那颗孝敬老人的心。下雨了,叔叔的房子漏雨,成了危房,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为老人盖起了新房,解决了老人的住房安全。村里另外一位老人张水玉70多岁,老伴去世早,有一女儿远嫁外地已病故,他和妻子就主动照顾老人多年。老人肢体残疾,行动不方便,每天以药物维持。年老人身体不佳,急需做胆囊切除手术,在和父母商量下,医院昼夜床边伺候老人,为老人喂饭、洗衣、擦身体……出院了,老人的冰箱里从来没断过菜、水果等。他又为老人的住房进行了修缮,久而久之,他的付出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人逢人便说这孩子不是亲儿子胜似亲儿子,老人一提起就会留下激动地泪水。在孝敬老人方面,群众给予他高度评价,他却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也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王学起无私奉献,不及自己得失。他家中有台铲车,冬天下大雪,村中的道路全都是厚厚的积雪,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王学起一早起床开着自己的铲车把村中大小道路的积雪全部铲的干干净净,村里有些不平坦的道路,他都是无私的开着铲车把道路铲平。如果谁家有需要帮忙,他都会无偿服务,不计个人得失,群众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在今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期间,他带头第一个为村中防疫捐款元,用于村里购买消毒防护等用品,还动员其他村民为防疫贡献一份力量,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年汶川大地震,当时他并不富裕,并拿出元捐给了汶川。他的事迹很多很多,王学起虽说不是党员,但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在群众当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收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年年被评为村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孝贤之星——许月红许月红,女,年生,东明县长兴集乡政府职工。一、坚守孝道,传承家庭美德。许月红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父亲乐善好施,母亲与邻为善,整个家庭,一心向善,爱心满满。将要出嫁那天,父亲语众心长告诫她:嫁过去,你是长嫂,到了婆家,要做好表率,谨守孝道,敬奉公婆。要友爱兄妹,和睦乡邻,做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好人,决不能给咱许家丢人。月红记下了,婚后二十三年里,坚守孝道,一刻不忘父亲教诲。丈夫是长子,作为四个弟弟、妹妹的长嫂,自觉树起榜样,勇挑重担,甘于吃亏;关爱兄妹,融洽和乐,互助互爱;对公婆既孝且顺,二十多年里没有与公婆发生过口角,即使有观点上的不同,从没有和老人争执过。公婆供养孩子多,时常会周济不开,月红就是借钱也要帮家渡过难关。家族堂兄堂妹多,无论大小都喜欢和月红沟通,因为她总是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份舍予,每一点关爱,都洋溢出浓重的亲情爱意。二、关爱老人,兼爱弱势群体。长兴集乡东黑岗村是许月红包联的村,村民李振峰是个盲人,和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困难,靠吃低保维持生活。李振峰看不见路,办事很不方便,月红就主动代劳。残疾证到期需要更换,月红反反复复跑了三四趟才终于办妥;打到卡上的低保金,也是月红帮他们到银行取。去年春节前,月红到家看望,买了过年礼物,还拿出元钱,接济一下他们的生活。东黑岗村村民司彩丽因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丈夫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全靠婆婆侍候,公公年纪大了,仅靠几亩地挣点钱,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的。看到这个家窘迫的生活状况,月红很是辛酸,马上到超市买了尿不湿送来,并时常过来了解生活状况,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三、热心公益,传递社会正能量。工作之余,许月红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月红说,她是O型血,属万能血型,亲合每一个需求者,所以,每年她都会义务献血,十多年不辍。月红心慈,看到孩子遭遇不幸困苦的故事,会热泪横流,她会想方设法献上一片爱心。假期里,她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困难家庭、敬老院慰问,带去一份心意。每逢扶贫济困、抗震救灾、疫情防控等各类公益性的捐款,她都踊跃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受困群体重拾信心,共渡难关。孝贤之星——张梅菊张梅菊,女,年生,任职于东明县农业农村局。孝老爱亲,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东明县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除了干好工作,她还恪守“孝如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的格言,十年如一日照料卧病在床的父母和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遵纪守法,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张梅菊,今年50岁。一、孝敬之心。张梅菊的母亲患有脑血管疾病,自3年发病以来,她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老人的衣服、被褥永远洗得干干净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她对公婆也一样孝敬。她的公公因脑淤血偏瘫卧病在床,张梅菊将公婆接到自己家中,每天耐心地给公公喂饭、按摩、烫脚、通便,8年来从未间断。二、体贴之心。她的丈夫是一位基层工作者,经常因工作原因在外忙碌,张梅菊理解并一直支持丈夫工作。丈夫工作忙,她便勇担家庭责任。不仅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还要照顾老人、孩子,料理家务,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却从没喊过一声累。三、关爱之心。张梅菊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自女儿尚且年幼时就培养其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除了繁重的家务,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稚龄孩子,没有一时能闲。孩子教育、管理是一件非常漫长而又艰辛的事情,她却不曾松懈,用她的方式爱护着女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重任,善待周围的一切,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令人动容的故事。孝贤之星——朱志红朱志红,女,年生,南关社区居民,纺纱厂下岗职工,是一名奉养患病公婆十八年的普通家庭妇女。作为一名下岗职工,本来她就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生活中好像一下被打乱了节奏,陷入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慌乱状态。丈夫在国家电网上班,近几年随着东明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她的丈夫为保障全县电力供应做好服务,经常要风来雨去加班加点。面对日渐消瘦的丈夫,为了免除他工作的后顾之忧,朱志红下定决心担负起赡养照顾老人、照顾家庭的责任。近二十年来,她从一个刚嫁进门不久的姑娘为人妇,到人到中年为人母,为伺候瘫痪公婆的媳妇。二十年如一日,侍奉双亲的吃喝拉撒。十八年来,她伺候公公婆婆的事迹,感动乡邻,被大家传颂。2年的春末,早晨起床的公公突发脑梗,作为唯一的儿媳,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伺候公公的任务。6年4月,婆婆也出现脑梗脑萎缩症状。一家人医院检查治疗。正月24早晨,公公突发脑梗不省人事,医院抢救,医院15天奋力抢救,总算脱离生命危险,保住了一条命,但整个人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完全依靠人伺候。由于丈夫在国家电网上班工作忙,孩子姑姑出嫁多年,作为儿媳,她别无选择,义无反顾地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重复着每天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的起居生活。十八年如一日,去年婆婆脑梗阿尔茨海默病加重,导致生活也不能自理,她需要每天伺候两位不会自理的老人,要伺候他们洗漱,伺候他们吃饭。将近二十年照顾病人的生活,从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轻媳妇到鬓角有白发脸上满皱纹的中年妇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易可想而知。孝老爱亲是中华传统美德,她深深懂得做子女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她会牢记乌鸟反哺的故事,无怨无悔地担负起赡养双亲的义务和责任,让他们安享晚年,给子女们树立良好榜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菏泽▲更多精彩推荐请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