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寿命
肝萎缩介绍
面部萎缩治疗
肝腹水肝萎缩
肝萎缩诊断
肝萎缩病变

当代琼崖文学重温经典散文佳作

白癜风病初期照片 http://m.39.net/pf/a_6858103.html

HAPPYNEWYEAR

复兴中华文学领略琼崖美景

作者简介

贡发芹,年10月生人,笔名亚鲁,贡晖。大学文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二级律师。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出版诗文专著多部。其诗恢宏大气,想象开阔,厚重质朴,是当代唯一享有“诗豪”盛誉的诗人。

明光野蔬数珍

明光市位于江淮之间,纵跨江淮分水岭,山水相依,丘陵起伏,河湖纵横、平野无际,湿地连片,滩涂众多。环境优雅,气候适宜,滋长繁衍着无数山肴野蔌和水生植物。明光的漫山遍野,岗岭水洼,到处都生长着野花野菜,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生态原始环保,许多可以食用,清爽柔嫩,风味独特,是人们难得的野蔬。另外,根据中医理论,野菜基本上属于中草药,因此野草也基本上具有食疗作用。过去人们食野菜,多半是为了充饥,现在人们食野菜基本上是为了养生。

荠菜

荠菜又名地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是明光地区最常见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

荠菜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年就有荠菜的记载。荠菜之名最早见于《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至宋代,它仍是人们喜欢的菜品,经常见于诗词名家的作品中,如苏轼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陆游称颂荠菜:“寒荠绕墙甘若饴。”辛弃疾对荠菜特别钟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以嫩叶供食。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野生荠菜类型较多,常见的有:(1)阔叶型荠菜:形如小波菜,叶片塌地生长,基部有深裂缺刻,叶面平滑,叶色较绿,鲜菜产量较高。(2)麻叶(花叶)型荠菜:叶片塌地生长,羽状全裂,缺刻深,细碎如飞廉叶型,绿色,食用香味较好。(3)紫红叶荠菜:叶片塌地生长,形状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不论肥水条件好坏,长在阴坡或阳坡,高地或凹地,叶片叶柄均呈紫红色,叶片上稍有茸毛,适应性强,味佳。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冷凉和晴朗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摄氏度。-5摄氏度时植株不受损害,可忍受-7.5摄氏度的短期低温。在2~5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荠菜10~20天通过春化阶段即抽薹开花。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荠菜性味甘平,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民谚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医书上说它性味甘淡,凉血止血,利尿除湿,清肝明目。荠菜煎鸡蛋,常食可明目,并可补益脾胃,适用于肝虚内热、眩晕头痛或目昏眼干者。用荠菜捣汁服,可治乳糜尿;熬粥吃对妇女产后恶露、小儿麻疹尤为适宜;与猪腰子做汤食用,对肾炎患者大有裨益。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粗纤维,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民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称上巳节,这天人们有上山踏青,下河洗脸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将荠菜花置于灶头。据说这样一来,灶上可以一年没有蚂蚁。现在,荠菜已可以人工种植,不再靠到野地挖取,明光地区也可以随时吃到荠菜。

芦蒿

芦蒿,又名蒌蒿、水蒿、柳蒿、泥蒿等,菊科,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北部,丛生于湖泽江畔。芦蒿的主要用途是作蔬菜,采其嫩茎食用,一般4月至6月应市。最早见诸古籍却是《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其中,“蒌”、“蒿”,即芦蒿。芦蒿在古代已成为人们的食用之菜,在北魏《齐民要术》及明代《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芦蒿见之于诗,最有名的当属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落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早在明朝,芦蒿与笋同拌肉食之,最为美味、碧如玉针、嫩不须嚼、良于他方所出。芦蒿可凉拌或炒食。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芦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冬春中国江南一些市场供应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明光陆地野生芦蒿一般春季萌发,以鲜嫩茎秆供食用,碧如玉针,嫩不须嚼,清香浓郁,脆软爽口。芦蒿可凉拌或炒食,与笋、肉共炒食之,最为美味。

芦蒿植株具清香气味,以鲜嫩茎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嫩茎含有蛋白质、灰分、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酸性洗涤纤维。芦蒿之香,鲜美悠长,脆嫩无比,幽香四溢,清香怡人,带着天然的野性、野味、野趣、嚼之有声,品之有味,赏之有韵,似乎能看到河边水旁微风吹拂一片柔软的新绿,满目温婉,恰似少女的风姿和神韵。也可为药用,其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味甘。

蕨菜

蕨菜别名龙头菜,如意菜等。其嫩苗似拳头卷曲,故又称“拳头菜”“拳芽菜”或“佛手菜”,属于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潮湿处,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是我国南方山区群众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视为山珍,入馔历史极其悠久。食用蕨菜始见于《诗经·召南》:“陟坡南山,言采其蕨。”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蕨薇于首阳山的故事,为后世以采蕨薇为清高隐逸的象征。《尔雅翼》载:“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儿拳”之句,宋朝诗人黄庭坚也有诗日:“嫩芽初长小儿拳。”此皆指蕨菜。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角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汉高祖刘邦听说后,非常敬仰,遂下诏请他们下山做官,但他们拒不应诏,继续过其清贫的隐居生活。商山一带至今称蕨菜为“商芝”。“商山芝”或“紫芝”。《本草拾遗》双载:“四皓食芝而寿”,是说这四隐士食蕨南昌长寿。“四皓”所写的《商之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充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优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蕨共可鲜食或晒干菜,可煮、烧、煨、炖、炒,烹制方法甚多,菜肴品种不胜枚举。干蕨共吃时用温水泡发,择去根叶及粗梗,选取极嫩部分,用鸡汤煨熟而食。当代名吃“佛手鱼翅”其实就是“蕨菜鱼翅”。蕨共根茎粗壮,富含淀粉。蕨粉,还可以做粉条,粉皮,也可制饴糖,饼干,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

蕨菜性甘,寒涩,无毒,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明光市南部属丘陵地貌,适合野生蕨菜生长,当地人祖祖辈辈就有采撷蕨菜食用待客的传统。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金银花”一名出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及的灌木。夏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金银花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上生长最佳,生于山坡灌木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生活力强,适应性广。

金银花幼枝洁红褐色。花萼细小,黄绿色,先端5裂,裂片边缘有毛。开放花朵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未开放、色黄白或绿白、无枝叶杂质者为佳。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急性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明光张八岭等地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成为当地农村一种产业。

金花菜

金花菜,属豆科植物。见载于《名医别录》。嫩茎叶,又名黄花苜蓿,刺苜蓿、草头。茎平卧或倾斜之出复叶,8月至立春3月陆续采收,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江苏苏州等地将其嫩苗腌作菜蔬,叫腌金花菜。一名三叶菜,古称苜蓿,原本是马吃的,据说还是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回来的,也就是现今上海人所说的“草头”。可炒吃,如上海馆子的“生煸草头”。

金花菜为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多分枝,在肥、水及土壤状况适当的情况下生长旺盛。其嫩茎叶是早春优质蔬菜,经济价值较高。可炒食、腌渍及拌面蒸食,味鲜美。例如“腌金花菜”颜色金黄,香气扑鼻,味道十分鲜美;“清炒金花菜”色泽鲜绿,清嫩爽口;“上汤金花菜”香浓、味鲜、口感浓郁。金花菜还能烹制“蚌肉金花菜”、“金花菜烧蹶鱼”、“金花菜红烧巴鱼”等特色佳肴。

金花菜嫩茎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尼克酸等。性味甘、平、涩,无毒。有利大小肠、安中、和胃、舒筋活络之功用。《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使采苜蓿归,天子益种离宫别馆旁。”唐孟谓“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据宋《山家清供苜蓿盘》中记载金花菜在唐代时就为宫廷菜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将苜蓿列入菜部,“干食益人,可久食,利五脏……”。金花菜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有能降血脂、抗凝血、防出血、清内热。其含糖量低,肥胖人吃了即可满足食欲、又能增加必要的营养,还能起到减肥作用,也是糖尿病、心脏病患者的佳蔬。

明光地区以野生为主,亦有栽培。

马齿苋

马齿苋,原名马苋菜,别名长命菜、安乐菜、长寿菜等,是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叶肥厚多汁,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常带紫色,叶对生,倒卵状楔形;夏季开花,花小型,黄色;果圆锥形。多生于田野、菜园、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马齿苋生命力顽强,来自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我国上古最著名的射手是羿。他百发百中。尧之时,十日并出。羿奉尧之命,射掉危害人类的十个太阳。羿射下十日之中的九日,一日躲在马齿苋下幸存下来。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从此以后无论多么热的天气,太阳都晒不死马齿苋。

马齿苋作为一种野菜,食用已久,确实别具风味。春、夏、秋三季,采拔茎叶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去烫软,将汁轻轻挤出,拌入食盐、米醋、酱油、生姜、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调味品,做凉菜吃,味道鲜美,滑润可口。马齿苋也可烙饼,做馅蒸食。

马齿苋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可明目,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可作饲料。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此外,还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及丰富的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等成分。

马苋菜早明光地区早已可以人工种植。

苋菜

苋菜,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青香苋、红苋菜、荇菜、莹莹菜、玉米菜等。苋采叶有粉绿色、红色、暗紫色或带紫斑色,古有“五色苋”之说。也有人将苋和马齿苋统称“六苋”。

中国自古栽培苋菜,在中国汉初的《尔雅》中称“蒉,赤苋”,”宋·苏颂:“赤苋亦谓之花苋,茎叶深赤,根茎亦可槽藏,食之甚美,味辛。”清·萧雄《西疆杂述诗·园蔬》:“几畦蔬菜不成行,白韭者葱着意尝。萝菔儿情秋色老,蔓蔷缥贮隔年香。”苋菜主要为白苋菜和红苋菜,盛产于夏季。当植株未硬化,花蕾未形成前,全株拔起或用刀沿土面切割。

苋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尼古酸、钙、磷、铁、钾、钠、镁、氯。苋菜所含的钙质易被人体吸收,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它含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功能。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益脾胃,强身健体,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凉拌苋菜”清淡凉爽,具有开胃助食的功效;“苋菜豆腐汤”、“紫苋粥”具有清热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体虚,大便不畅,急性菌痢,急性肠炎等病症。

苋菜性寒冷,阴盛阳虚体质、脾虚便溏或慢性腹泻者,不宜食用。苋菜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引起中毒。

香椿菜

香椿,又名香椿头、香椿芽、香椿尖,是早春上市的树生蔬菜。香椿树别名山椿、虎目树等,是高大的乔木树木,原产中国。人们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古代农市上把香椿称椿,把臭椿称为樗。香椿为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

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宛若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为宴客之名贵佳肴。早春的香椿头无丝,有浓郁的香味,尤其以山村农家小院中的那种野生头茬香椿芽为最佳。香椿的食用花样繁多,可做成各种菜肴。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个人的口味爱好,以及饮食习惯都会变化出不同的吃法,最常见的有盐腌香椿、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香椿拌鸡丝、油炸椿芽鱼等。将洗净的香椿和蒜瓣一起捣成泥状,加盐、香油、酱油、味精,制成香椿蒜汁,用来拌面条或当调料,更是别具风味。

香椿的营养价值较高,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祖国医学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的药用价值。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它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作用,故有“助孕素”美称。香椿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良药。

香椿芽是时令名品,以谷雨前最美,应吃早、吃鲜、吃嫩;谷雨后,其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马兰

马兰,又名马兰头、红梗菜、紫菊、田边菊、马兰菊、竹节草等,菊科、菊属草本植物,基本类分两种,野生和人工种植。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中国各地极为常见,以长江流域分布较广。马兰头适应性广,抗寒耐热力很强,对光照要求不严。

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全株可入药,幼嫩的地上部茎叶可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食用。可炒食、凉拌或做汤,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我国各地很早就有春季采食马兰的习惯,《本草拾遗》曰:“马兰,生泽帝,如泽兰,气臭主。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睡虎地墓竹简》中,已列有春二月禁止采马兰和取小兽、鸟雏和鸟卵的殷律条,反映秦时采食者众多,已立法加以保护。

马兰头味辛,性凉;归肝、胃、肺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漏,紫癜,创作出血,黄疸,泻痢,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痈肿痔疮,丹毒,小儿疳积。

马兰现在仍然是民间春日常吃的野菜。民间认为春天吃马兰,夏季可少生疮疖。民间还认为其可以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采回来后,放在开水里烫熟、切碎,用酱醋麻油拌好再加上些切碎的茶干,那种清香真是诱人。另外马兰头也可蒸着吃、炒着吃、烧着吃,其味无穷。

目前马兰已成为明光初春和秋季市场上深受欢迎的绿叶蔬菜。

秋葵

秋葵,亦称黄秋葵、咖啡秋葵,俗名羊角豆、潺茄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直立分枝;叶异型,通常掌状5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叶柄细长;中空;花草生,色艳丽,具观赏价值;果实为蒴果,似羊角,长8-20厘米,绿色或红色;种子球形,灰黑色,千粒重约55克。秋葵植株高,夏、秋开花,花大美丽,适用于篱边、墙角点缀,包可作林缘、建筑物旁和零星空隙地的背景材料。

黄秋葵的营养保健价值很高,含有维生素A、C和可溶性纤维、果胶、牛乳聚糖等,能有效地防护视网膜,确保良好的视力,防止白内障的产生,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具有帮助消化、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保护皮肤和胃黏膜之功效,促进体内有机物质的排泄,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累,降低胆固醇含量,对青壮年和运动员而言,秋葵可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力。秋葵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经常食用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

当今黄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又分绿色和红色两种,其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

地皮菜

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地皮菜是一种美食,最适于做汤,别有风味,也可凉拌或炖烧,也是寒性食品。藻体丝状,有时若干条包被在胶质鞘中成片状团块状.常生于钙质丰富的环境中.丝状体上产生异形胞和厚壁孢子和进行营养繁殖.(同属植物还有葛仙米、发菜等)均可食用。

地皮菜平常少见,但在大雨过後经常出现在不受污染的山地草原上,因此,国外常称其为fallenstar或是starjelly,乃是误认为其是由天上所降下来之故。河堤之上都可见其踪迹,采摘最好在雨后。餐厅业者则取名为情人的眼泪为一道极美味的菜肴。而原住民则称其为上帝的眼泪。

地皮菜藻体坚固、胶质,最初为球形,后扩展为扁平,直径几个厘米,为常有穿孔的膜状物或革状物。有时会出现不规则的卷曲,形似木耳,在潮湿环境中呈蓝色、橄榄色;失水干燥后藻体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地皮菜的繁殖方式一种是通过细胞分裂长成新的藻丝;另一种方式是形成厚壁孢子,经过休眠后萌发成新的藻丝。

《本草纲目》曰:地踏菇属地耳、石耳这类,形状如木耳,气味甘、寒、无毒,明目益气,现代医学研究,地踏菇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并辅助降压之功效,地踏菇是现代家庭和宾馆的理想菜肴。

地皮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具有一定的要用价值,可以降脂明目,清热降火,补充营养等,地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可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益气,滋养肝肾的作用。

鸡头梗

鸡头,学名芡实,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明光境内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及所有塘边水面都可以生长。叶子开始像箭,几天后变盾形,最终成圆形,直径可超过一米,漂浮在水面上,水涨叶涨,水落叶落。鸡头叶片颜色碧绿,透着光亮,表面多三尖带刺突起,背面呈紫红色。鸡头的花外瓣内部呈紫红,再往里呈霞红,花心的嫩瓣呈明亮的浅黄色。花瓣厚度是荷花的二至三倍,似玉石雕凿而成,富有质感。整体看去,清淡宜人,无富贵之气,给人静默之感。

真正的鸡头梗并不是指鸡头叶的茎,而是指它孕育花朵的茎。鸡头梗花茎的颜色有粉红、淡青、水白三种。水白色的花梗最嫩,可以生吃,味道清爽淡甜。

鸡头梗被古药书称为“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良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是夏秋季节进补的首选食物。宋代杨万里在《食菱》诗中说:“鸡头吾弟藕吾兄,头角崭然也不手。白壁中藏烟水晦,红裳左袒雪花明。”

鸡头梗吃法极为简单,最好是清炒。一般是将鸡头梗切片,也有纵向撕成两瓣或四瓣成条状。锅烧热,加油,最好多些油,鸡头梗吃油。待油锅烧热,倒入切好的鸡头梗小段,煸炒到梗段发软,加高汤,放盐。忌放味精和酱油香醋,以免破坏鸡头梗的原味。炒时加一些青椒丝,看上去会更加赏心悦目。炒好的鸡头梗,或紫红粉嫩,或白如雪山,或淡黄蕴青,弥漫着一股水腥味儿,酥嫩香甜,软脆可口,细细品味,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伸头菜

明光市女山湖、七里湖等水面中的菱角多数为野生,有四角菱、三角菱、二角菱等品种,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水上的菱叶,叶呈菱形,叶柄上有浮囊,沉浸水中的菱叶呈羽状分裂。其根更为奇特,一根两型,土中的根,白色,从土中吸收养分;另一种是水中根,绿色,除从水中吸收养分外兼起光合作用,又叫叶状根。

菱角秧刚长出时为一整排嫩芽,刚刚把头伸出水面,当地人们称其为伸头菜。摘下晾晒,干而不缩,煮后如参。经热水泡后,可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久煮而不烂,嚼其味感如肉,不面不粉。

伸头菜味甘,寒涩,无毒,清热凉血。可以制作小炒热,锅旺火注入色拉油,依次倒入姜末、肉丁、辣椒,出锅凉后撒入葱花,味道鲜美。可以做成凉菜,清爽可口,是湖区餐桌上一道风景。可以作为面食主馅,整出来的包子味道不同寻常。

.9.29

《当代琼崖文学》征稿启示如下:

1、必须是原创首发(从未发布到任何平台上),严禁抄袭,或任意转载他用。

2、小说、散文、诗歌、词曲等等,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须主题鲜明,符合当下时代潮流;

亦可标新立异,抒发个人感想。

3、要求文意思想健康,爱党爱国爱人民。

4、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weisuou.com/gyhsm/777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