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医生在胃镜下观察到的胃黏膜的一种病理状态,并不是指胃体整体萎缩了。
医生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指胃粘膜细胞:包括胃上皮细胞、胃各种腺体细胞的数目减少或消失、供应滋养细胞的毛细血管消失。
导致胃粘膜萎缩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暴饮暴食、辛辣麻辣刺激饮食、经常熬夜、不规律的睡眠等。
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还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其次还有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异常活跃,十二指肠的胃反流、胃动力不足、药物损伤及自身免疫性损伤等。
各种因素的作用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如同水土流失一样,久而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颜色改变、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如果检查结果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及时接受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萎缩性胃炎症状不同于感冒咳嗽、头痛脑热这些症状很明显的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有些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人会出现腹痛、反酸、腹胀、胃口不好,早饱、厌食等消化不良或消瘦、贫血症状。
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不适度没有明显的关联,这也导致了部分患者朋友不重视这个疾病,延误了治疗。
所以,萎缩性胃炎而不能单纯以症状来判断,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吻合。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定期复查至关重要!其实,在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谈“萎”色变的胃病患者大有人在。那么,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到演变成胃癌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
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身不是胃癌,但少数患者会缓慢地发展: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医学上称为“癌前疾病”,需要患者朋友重视,规范治疗和复查。
仅有上腹饱胀、味口不好、早饱、厌食等症状时,还不能诊断是萎缩性胃炎,一定要通过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时怀疑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做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可发现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伴随病变肠化、不典型增生等病变。最好同时做胃窦、胃体等多部位的活检,才能真正反映萎缩性胃炎的范围。
对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主要靠胃镜检查,故定期胃镜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
1、一般对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2年复查1次
2、伴肠化1年左右查一次
3、伴轻中度异型增生半年左右查一次
4、伴重度异型增生短期进行内行胃镜下切除后再继续复查胃镜。
温馨提示大部分胃粘膜萎缩都是长期没有好好保养导致的,长期慢性的炎症损伤导致的,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所以如果有萎缩性胃炎平时饮食也需要多加注意。
如果我们经常感到上腹部烧灼样疼痛、饥饿痛、反酸、胃灼热、早饱、腹胀、嗳气等症状,并伴有消化不良、不能顺利地消化富含脂肪或者蛋白质的食物时,医院消化科做个全面的检查,以免耽误了病情。一经胃镜查出就要积极治疗,并定期体检。
因此,切记,有病早就医,必要时做胃镜检查,规避癌变的发生,以免造成悲剧。
医院,医保报销高达92%,节假日不放假,专家照常坐诊,坚持“专业、诚信、尊重、感恩”的管理理念,实现“价格透明化,程序公开化”,坚持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被患者称为“昆明老百姓自己的肛肠/医院”。
部分图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