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型病毒性肝炎影响到全球3.25亿人,每年造成万人死亡。慢性肝炎患病日久会沿着:“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肝炎可防可治,然而,超过80%的肝炎患者缺乏预防、检测和治疗服务。目前,慢性乙肝治疗干预,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大部分病人经过合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临床治愈。今天让医生带大家来全面了解你的肝脏情况,以便于确定治疗方案。
认识误区
误区一:症状和一般疾病混同
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如果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活跃,肝功能受到损伤,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口干、口苦、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右上腹隐隐作痛、腹泻、小便黄如浓茶色等都是病症的反应。
误区二:不发病就不会传染
大部分携带者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病,所以人们就认为其不具有传染性,也无须检查。其实不然。所谓病毒携带者,是肝功能和B超检测都正常,但表面抗原呈阳性,具有传染性。
误区三:不做定期体检
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情,对治疗是非常有利的。很多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感染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要早发现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一年或半年体检一次,检查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指标。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目前不需要药物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
因为肝脏被称为沉默的脏器,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根除,病毒的持续复制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罪魁祸首。
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如果医院,部分患者出现肝硬化,甚至发现肝肿瘤,则为时已晚矣,因此发现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定期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以及时地掌握病情发展,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治疗可以防止疾病的恶化.
提醒广大患者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患者,即使无任何不适症状也一定要注意定期复查。
具体检测项目包括:
1.肝功能、血脂、肾功、血常规、凝血四项、甲胎蛋白
2.血清学和病毒学标志即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
3.腹部(肝胆胰脾肾)彩超、上腹部MRI检查
复查应3~6个月查一次肝功能、HBV-DNA定量,了解谷丙转氨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是否在正常范围,球蛋白是否升高,白蛋白是否降低,HBV复制情况,如果近期出现全身乏力、吃饭不香、不想吃油腻食品就需要随时检查肝功,同时复查HBV-DNA水平。
要保存好已检查过的B超结果,动态观察肝脏有无逐渐缩小、有无占位,脾脏有无逐渐增厚变大,门静脉直径有无变宽,胆囊是否伴随炎症。
需每年查一次血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及乙肝五项指标。
40岁以上每3~6个月检查肝癌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AFP常可以在B超、CT、核磁共振还没有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持续升高。异常时每月复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肝癌。
二、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定期复查
目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包括口服核苷类药物以及干扰素的治疗,合理使用这两大类药物,尽管难于彻底清除乙肝病毒,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通过长期抑制HBV复制来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肝脏肿瘤的发展的风险。
医院复查是检测抗病毒疗效和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耐药和副作用的关键环节。抗病毒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与治疗中相关指标对比,评估治疗效果。一旦发现疗效不佳或病毒水平上升,可以及时进行补救治疗。
三、西医标准治疗与结合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
脾胃二科主任孙晓伟指出:有慢性肝炎的症状、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一般都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病毒的同时可以采用一些中医的方法进行整体治疗,既可使肝病患者机体得到全面调理,从根本上消除肝病之源,又可使肝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降低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来说比单纯用中药或西药,疗效会好很多。
脾胃二科在长期的肝病治疗领域中紧密贴合中医药特长,制定中西医结合,把祖国传统医学与西医西药融会贯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以缩短治疗的疗程,尤其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中药组方配伍,利尿效果显著,并且,中医、中药在单独治疗肝病时,也有独特的优势。
很多肝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忽视或没有认识到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最后导致病情的恶化和复发,类似的案例在临床上比比皆是。因此,友情提醒广大的肝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对自身病情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