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01
鼻炎
鼻腔炎性疾病俗称鼻炎,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
鼻炎的种类及表现
1)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急性炎症,俗称“感冒”,主要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时鼻内先有干燥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以后鼻涕变为脓性黏液,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
2)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一般是由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引起的,另外许多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等均可引起鼻黏膜长期瘀血或反射性充血而致病,主要症状是鼻塞,或为间歇性或为持续性,寒冷时加重,鼻涕多为脓性黏液,有时不易擤出。由于鼻子不通气,长期用口呼吸和鼻涕的长期刺激,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等。
3)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受到过敏原刺激所引起的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内发痒等症状,其表现很像是“感冒”。
4)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很缓慢的鼻病。此病与内分泌紊乱、神经失调、营养不良等有关。主要表现为鼻子嗅觉消失,由于鼻腔内大量脓痂腐败分解,产生恶臭鼻涕,多为黄绿色脓臭鼻涕。
5)干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多发生在气候干旱地区及高温作业和有粉尘工作环境中的人。鼻腔内干燥不适,分泌物减少,病人一般无鼻涕,由于鼻内干燥形成痒感,病人常挖鼻子。
急性鼻炎就是我们所说的“感冒”,而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又和“感冒”类似,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这三者呢?
如何区分急性鼻炎(“感冒”)、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1)
从病因看
(1)急性鼻炎(感冒)是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所致;
(2)慢性鼻炎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所引起的;
(3)过敏性鼻炎则是由接触过敏原所引起的,大多伴有家族史,可以是季节性或常年性的。
2)
从症状看
(1)急性鼻炎(“感冒”)和慢性鼻炎:
①以鼻塞为主要症状,伴有流涕、嗅觉减退
②急性鼻炎(“感冒”):鼻塞病程短,早期流清涕且打喷嚏,1天~2天后才转为黏涕及黄涕,鼻黏膜多鲜红,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慢性鼻炎:病程长,常表现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流涕较少,无明显全身症状,鼻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肥大,此外,慢性鼻炎还会由于鼻涕倒流引起慢性咽炎、支气管炎、长期咳嗽,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等并发症。
(2)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眼睛发痒、咽痒咳嗽、哮喘等症状。检查鼻腔有清水样分泌物、下鼻甲苍白水肿等。
鼻炎的治疗
(1)不同种类鼻炎的治疗
①急性鼻炎(“感冒”)
可局部用氯麻滴鼻剂滴鼻,如果伴发热可口服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
②慢性鼻炎
治疗时如果用氯麻滴鼻剂不能解除鼻子通气,可采用微波、激光或手术疗法。
③过敏性鼻炎
治疗上主要是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口服抗过敏药物及手术疗法,以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④萎缩性鼻炎
尚无特效疗法,每天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腔滴薄荷石腊油,可使鼻黏膜湿润增加血液循环,减少鼻腔内干燥感及臭味。
⑤干燥性鼻炎
治疗时可在鼻腔涂抹红霉素软膏防止黏膜干燥。
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请在用药前咨询专业医师。
(2)缓解鼻塞的中医疗法
①按摩迎香穴、合谷穴,能较快缓解鼻塞症状。
②采用通气鼻贴在穴位处贴敷,可有效缓解鼻塞。
③中药熏蒸缓解鼻塞,用辛夷花、苍耳子、薄荷各6克熬的汤药,热气来熏鼻子,但需注意水不能太热以免烫伤。
④鼻内针灸治疗,有明显疗效。
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请在用药、针灸前咨询专业医师。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东北地区常见病讲解之鼻炎
02
脂肪肝
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肝内积聚的脂质依病因不同可以是三酰甘油、脂肪酸、磷脂或胆固醇酯等,其中以三酰甘油为多。
脂肪肝种类及表现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出现许多低龄患者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0.2%一17.3%,该病起病隐袭80%一%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健康体检时发现。
根据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25%~50%或>30%)三型。
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包括脂肪变性、脂肪肝炎和肝硬化等病理改变。脂肪肝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靠肝穿刺活检。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检验
脂肪肝的检查指标有以下几种:
第一、血清转氨酶和r-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声场或轻、中度升高,通过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这是判断脂肪肝的主要方法。
第二、B超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CT平扫肝密度普遍降低,根据肝、脾CT密度值可判断脂肪肝的程度。
第三、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确定脂肪肝的重要方法。
脂肪肝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积极控制原发病。
(2)调整饮食方案,纠正营养失衡。
(3)坚持必要的锻炼以维持理想的体重。
(4)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血糖水平。
(5)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以纠正不良行为。
(6)必要时适当辅以保肝、祛脂、抗肝纤维化类药物,促进肝内脂质排泄,防止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
去除病因: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积极控制原发病对脂肪肝的防治至关重要。因长期酗酒、酒精中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戒酒。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合理加强营养。肥胖和糖尿病性脂肪肝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体重和血糖;胃肠外营养所致脂肪肝应避免过高热量及过多脂肪乳剂的输注。
合理膳食:脂肪肝饮食治疗的原则主要为适宜的热量摄取,合理分配三大营养要素并兼顾其质量,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戒酒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是治疗大多数慢性脂肪肝的基本方法,也是预防和控制脂肪肝进度的重要措施。饮食疗法应根据患者理想的目标体重,正确调整每天热能摄入和科学分配各种营养要素,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瘦肉、鱼类、蛋清及新鲜蔬菜等富有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退,高纤维类的食物有助于增加饱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尤其重要。
运动疗法:对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完成中等量的运动,即最大强度的50%左右,使心率达到一定标准(20~30岁,次/min;40~50岁,次/min;60~70岁,次/min),每次持续10~30min,每周3次以上。对肥胖者运动疗法比单纯节食减肥更重要。
脂肪肝与中医
中医认为,脂肪肝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都可引发本病,其病变部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脂肪肝症状共46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位症状依次是:乏力、体胖、口干、头晕、胁胀(痛)、腰酸痛、神疲、口苦、膝疾软、腹胀。舌象脉象分别以舌质淡胖、淡暗、舌苔白腻、黄腻脉象弦细、弦滑多见。据聚类分析统计脂肪肝中医证型为4类分别是脾肾亏虚兼肝郁、脾肾亏虚、脾虚痰热、未定型其中以脾肾亏虚兼肝郁最多见占62%。
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众多学者均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癖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形成脂肪肝,除痰湿这些病理产物外,也有人认为与机体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相关。中医治疗脂肪肝,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消导为主,也可根据病情,辅以清热、解毒、利胆、化积、补肾、养肝等方法。
脂肪肝患者大多数属于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应以燥湿化痰为治疗方法,平素注意调护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病证发生。
注
小杏仁对痰湿体质人群的建议
1.加强运动,强健身体机能,健康脾胃功能.
2.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
3.平时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
4.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让日光使得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5.洗澡应洗热水澡,适当出汗为宜;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6.注意保暖.湿遇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凉的天气不利水湿在体内运化,常伤及脾胃,因此痰湿体质在寒凉的天气症状较为明显.
7.食疗上要戒除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淤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东北地区常见病讲解之脂肪肝
注: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请在用药、针灸前咨询专业医师。
参考文献:
[1]曹小菊.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现状[J].中医杂志,(06):-.
[2]王雁翔,王灵台,高月求,孙学华,张斌,何金洋,文颖娟,张孝科,赵燕平,赵青娥.脂肪肝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2):-.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03):-.
[4]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4):43-48.
[5]刘江峰.鼻炎种类不同用药也各异[J].中国社区医师,,26(44):10.
[6]向佳,刘建华.鼻炎种类多分清再治疗[J].中医健康养生,(12):60-62.
往期回顾
01
|穴位小科普——春城杏仁小讲堂第一期
02
|东北地区常见病讲解之糖尿病冠心病
03
|穴位小科普——春城杏仁小讲堂第三期
04
|东北地区常见病讲解之高血压
我们是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
这个暑假
我们选择做一次公共卫生方面的暑期社会实践
利用我们学到和了解的知识
为父老乡亲们进行中医药的科普
有关穴位
常见病预防
等多种内容
希望大家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能有所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