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毒力所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最近国内外由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即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久?在潜伏期能传染吗?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病毒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性。
3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与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禽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候鸟(如野鸭)的迁徙可将禽流感病毒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通过污染的环境(如水源)等可造成禽群的感染和发病。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群和禽产品的流通可以造成禽流感的传播。
4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何?与新城疫有何区别?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鸡冠与肉垂水肿、发绀,伴随着大批死亡,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鸡新城疫与禽流感有明显的区别,其病原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病毒。禽流感病毒是正黏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是副黏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见典型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有呼吸道症状,下痢,食欲减退,精神委顿,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在目前养殖条件下,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不会发生典型的新城疫,感染鸡群一般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产蛋鸡群的产蛋下降,死亡率很低。
5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春季多发,因为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
6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的年龄、性别、品种有关吗?许多家禽如鸡、火鸡、珍珠鸡、鹌鹑、鸭、鹅等都可感染发病,但以鸡、火鸡、鸭和鹅多见,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的易感性较低,但可带毒或隐性感染,有时也会造成大批死亡。各种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死亡,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性别有关。
7高致病性禽流感会经蛋传播吗?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目前的证据表现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会经蛋传播。但也有实验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感染和发病鸡群的种蛋不能用作孵化。
8为什么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禽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9禽流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年首次报道了意大利鸡群暴发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当时称为鸡瘟。年,才证实这种鸡瘟病毒实际上就是A型禽流感病毒。现已证实禽流感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家禽(包括火鸡、鸡、珍珠鸡、石鸡、鹌鹑、鹧鸪、鸵鸟、雉、鹅和鸭等)和野禽(包括鸭、鹅、矶鹬、三趾鹬、燕鸥、天鹅、鹱、鹭、海鸠、海鹦和鸥等)。其中,禽流感对家养的火鸡和鸡引起的危害最为严重。
10历史上禽流感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在有记载的禽病史上,禽流感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每一次严重的暴发都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过本病。20世纪90年代以前,暴发了8次禽流感,分别为苏格兰H5N1()、英国H7N3()、澳大利亚H7N7()、英国H5N2()、冰岛H5N8()、美国H5N2()、美国H7N7()、冰岛H5N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暴发了4次禽流感,分别为澳大利亚H7N3和H7N7,巴基斯坦H7N3、墨西哥H5N2、意大利H7N1。
年在墨西哥暴发的禽流感比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暴发的禽流感更复杂、更令人难忘。墨西哥在—年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家禽血清学调查,未发现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在年5月发现了低致病力H5N2的流行,年1月突然变成高致病力毒株,并在普埃布拉州和克雷塔罗州流行,随后波及12个州。为了控制疫情,淘汰了万只鸡,封锁了万只鸡,对13亿只鸡紧急接种疫苗,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11水禽也感染禽流感吗?
水禽不仅已成为对禽流感病毒高度易感的自然感染发病、死亡的禽类,且可横向传染陆生禽类而成为其发生禽流感的传染源,这是目前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世界上最早于年由Walker等从加拿大商品鸭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但未鉴定其亚型。
鹅口疮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生长缓慢,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眼睑、口角可见痂皮,口腔内、舌面有溃疡、坏死,吞咽困难,嗉囊胀大,触诊松软,有痛感,死前有气体或有酸味的内容物排出,死前有痉挛状态。
本病治疗可用碘到‘油、硼酸、硫酸铜(%)浓度溶液饮水1周。用抗生索类药对此病均有效。
本病一般2月龄以上的育成鹅和成鹅易感,但雏鹅也有感染的。发生此病多取败血症变化,表现剧烈下痢。一般按其病程分3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几乎看不到症状而突然无亡,有时鹅群看来很正常,白天吃食饮水均很好,次日却发现死在舍内,有的突然倒地,双翼扑动几下就死亡了。
急睦型:症状比较典型,体温43~44℃,食欲减少或不食,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缩颈闭眼,羽毛松乱,离群呆立,常有剧烈腹泻,粪便黄绿或灰白色,呼吸困难,后期昏迷而死亡,病程半天至3天,死【==率在80%以上。
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化而来,表现呼吸道和消化道慢性炎症,病鹅消瘦、贫血、鼻窦肿大、关节发炎、肿胀、跛行、常卧地不起,病程可达数周,死亡率不高,但发育受阻,生产能力下降。
本病典型剖检变化为肝脏肿大质脆,有的呈土黄色,有的有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出血。
鹅霍乱怎样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杜绝传染源侵入,经常预防性消毒。
(2)预防注射,1个月龄的鹅可注射禽霍乱菌苗进行预防。
(3)常发病地区鹅群最好采用间隔15天再注射1次,效果更好。
发生鹅霍乱怎样治疗?
(1)免疫血清治疗禽霍乱免疫血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时接每公斤体重注射2ml,每天1次,连续注射2~3天。
(2)抗生索治疗青霉索、链霉索、土霉索都有较好的效果。青霉素每只成鹅肌肉注射5~10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2~3天;链霉素每只成鹅肌注5-10万单位,每日注射2次;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3%~05%,连喂5天氯霉索每千克体重20mg肌注或50~60mg口服。
(3)磺胺类药物复方敌菌净,按0.02%~0.05%昀比例拌在饲料中食用,连用一周;或每千克体重3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5天;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0.2~0.3g口服,每天1次,连服5天。
(4)喹乙醇治疗按病鹅每千克体重20~30mg计算,每日2次口服,连用3~5天,或拌人饲料喂鹅,预防量减半。
一、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高达90%以上。典型病状是病鹅离群独处,毛松颈缩,闭目呈昏睡状,重者废食;排黄绿色稀便,鼻孔周围粘附有污秽分泌物,濒死时发生颈部扭曲、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小肠中下段肠腔内有黄白色带状假膜,堵塞肠腔,形成栓塞状物,质地坚实,形如腊肠;亚急性病例腊肠样物十分明显,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采取肝、脾、胰等病料作病毒分离与鉴定。
防治措施:
1、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坊传播,因此孵坊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消毒。发生本病后应立即停止孵化,对全场彻底消毒后方可再孵。2、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在母鹅产蛋前作二次免疫接种,所产后代可获得坚强免疫力。3、对出壳雏鹅每羽注射1毫升小鹅瘟高免血清,病鹅每羽注射2—3毫升用于治疗。
二、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母鹅剖检病变以腹膜炎、卵巢炎和输卵管炎为主,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液体和卵黄块,卵巢萎缩、变性、坏死,输卵管管腔中含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子宫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病程一般为2—6天,少数病鹅能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是交配器出现红肿、溃疡,其上常覆盖着黄色粘稠液体,并有坏死痂皮;仔鹅表现行动迟缓,拉黄白色稀粪,病死仔鹅常见心包积液,且包膜混浊增厚,肝肿大,气囊壁增厚、混浊,常覆盖有干酪样物,有的小肠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2、减少授精污染。带菌公鹅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给母鹅,因而有严重病变的公鹅应作淘汰处理。治疗:将交配器上的结节切除,清创消毒,肌注抗菌药物,使其康复。3、免疫预防。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月龄时各注射一次,可控制发病。
三、鹅鸭瘟。
该病是由于鹅群与鸭瘟病鸭、鹅频繁接触或到疫区放牧而感染鸭瘟病毒所引起,可呈区域性流行。雏鹅较易感,一般鸭发病后1—2周,鹅开始出现症状。病鹅食欲减退,行走困难,眼睑肿胀,流鼻液,下痢。剖检见口腔、食道有淡黄色假膜或溃疡,肝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直肠、泄殖腔充血出血。防治可用5—10倍量的鸭瘟弱毒活疫苗在疫区对鹅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加强饲养管理,使鹅群不与病鸭接触,不到发病地区下游放牧,同时做好病鹅群的隔离消毒。病鹅或疑病鹅可用鸭瘟高免蛋黄液每羽肌注3—5毫升,效果较好。
四、软骨病。
该病属营养代谢性疾病。由于肉鹅生长发育快,当饲料中的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即易发生。病鹅腿无力,常以飞节着地,呈蹲伏状,喙和爪变软,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剖检可见黄色粘稠之关节液增多,关节面软骨肿胀,常见粟粒大突起或溃疡,有的有较大软骨缺损或粘附纤维样物。预防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保证钙磷正常需要。治疗:给予易消化含矿物质及维生素较多的青草,并把病鹅赶出鹅栏,增加日光照射和适当运动。补喂骨粉或贝壳粉,每千克饲料中添加骨粉4千克或贝壳粉5千克左右。喂鱼肝油,每只病鹅喂几滴,每天1—2次,连喂7天。严重者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