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一个生命永远定格在16岁的长沙伢子,让这个不寻常的等式,如一枚催泪弹,在无数人心中悄悄爆响。
叶沙
两年前,长沙晚报独家报道了16岁少年叶沙(以下简称“叶沙”)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父母帮他完成最后的捐献:捐出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眼角膜,帮7人焕发新生。
叶沙生前酷爱篮球,于是5名受捐者便组成一支“一个人的球队”——叶沙队。
今年1月27日,带着叶沙的篮球梦,这支球队走进了WCBA全明星赛现场,亿万观众通过直播,终于知道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早前报道长沙16岁初中生去世捐献器官让7人焕发新生)
“看到队员们在赛场上飞跑、投篮,就好像叶沙在眼前活了过来……”
时隔两年,叶沙的母亲段女士昨日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谢这支“一个人的球队”,他们受助于叶沙,同时也让叶沙的生命得以延续,像传球一样传递大爱;期盼有更多人像叶沙一样参与器官捐献,让急需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们得到生的希望。
//
新闻回放
一个人的最后捐献让7人重获新生
//叶沙家住雨花区左家塘街道牛角塘社区,从小品学兼优,多次获得考试优秀奖、单科王、优秀学生称号。
他希望大学攻读医学,将来当脑科医生,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年4月26日中午,他因为突发脑血管破裂,颅内大出血,抢救无效,次日早上7时20分去世,生命定格在绚烂的16岁。
在儿子生命的最后一刻,叶沙的父母郑重作出决定,把叶沙的器官捐献给7个急需的病人。长沙市红十字随即紧急介入,叶沙的5处重要器官让7个病人焕发新生,而叶沙的生命在7位素不相识的朋友身上得到了重生。
//
球场圆梦
从不看球的母亲
噙泪看“一个人的球队”
//
和两年前记者初次采访时相比,段女士显得平静很多。她曾试图淡忘这锥心的失子之痛,但没想到一场球看完,泪流满面。
““我平时从不看球的,那天看球队打完了全场。叶沙在这支球队的队服是16号,我们好像看到满场拼抢、进球的都是16号!”
”段女士坦言,当初是孩子的父亲提出要捐献器官,她曾一度纠结难受。然而,在球场上,看到曾接近失明的小伙子移植了叶沙的眼角膜后精准投篮,看到曾呼吸艰难如拉风箱的重症矽肺病人,移植儿子的肺后精神抖擞飞奔全场,她感到非常欣慰。“感觉儿子又活过来了,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年4月27日,是叶沙捐献器官的日子。20,1,7,4,27,是5位叶沙捐献器官受者的球衣号,每个人的球衣上都是叶沙的名字,而且画着自己接受移植的器官。
五个完全没有打过篮球的普通人,要站上专业篮球的赛场,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比赛当天,五名队员如数出席,只为了曾经鲜活过的那位篮球少年,只为了一个名字:叶沙!
1号队员:胡伟(化名),50岁。
?????我是你的“肾”:谢谢你,叶沙,?????是你让我远离病痛的纷扰。
胡伟的母亲死于肾病,父亲做过肾移植,年胡伟也得了尿毒症。
隔天一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让他日益衰弱,就连小解都成了一种奢望,“每次只有几滴”。
在被肾病折磨的那段日子里,胡伟每天要吃四次药,但是喝水却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每天定量,就一茶杯,要不然喝进去的水,没法通过尿排出来,沉积在血液里就会有危险。”
因为叶沙的肾,胡伟重新获得了健康,排尿对他来说不再艰难。
自从成功接受了肾脏移植,胡伟的人生因此而改变。而他也决定,用自己余下的生命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去奉献。他不仅自己签了器官捐赠协议,更热心参与器官捐献志愿者活动。
他也并不是孤军奋战。“叶沙队”的五名队员,在建队之初,便都已经签署了器官捐赠协议,或是遗体捐赠协议。刘福说:“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答应捐献所有的器官。
20号队员:刘福(化名),49岁。
我是你的“肺”:谢谢你,叶沙,是你让我继续探索这个世界的精彩。
刘福出生在湖南的农村,18岁起就在不同的矿井间辗转。时日久了,粉尘长进身体里,肺渐渐变得像石块一样坚硬。28岁时他被确诊为尘肺病,呼吸越发困难。
年,刘福的妻子离世,她捐献的肝和肾,成功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刘福没想到,两年后的自己也要等着别人的器官救命。
在他生命中的至暗时刻,一个电话带来了希望。
手术之后醒来的一瞬间,刘福感到前所未有地舒畅,他的肺不再像拉风箱那样嗡嗡作响,呼吸也不再是一种煎熬。可后来的康复,刘福依然面临着痛苦。
“当时医生问我,要不要镇痛棒,如果不用的话会非常痛苦,但对于未来的恢复会很有好处,我直接拒绝了。”最疼的时候,刘福满身冷汗,他说:“我告诉自己咬牙也要挺过去,我得为叶沙活着,我得让他的肺健康。”
?训练场上的刘福
身体慢慢好转之后,刘福每天强迫自己努力锻炼,医院的楼梯,隔几天就多爬一层;他每天坚持骑车,后来越骑越久……手术前肌肉严重萎缩的他只有82斤,现在已经恢复到了多斤。
很多年无法正常工作的刘福,在康复后打了一些零工,他计划年后在长沙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家政公司,他说:“现在健康了,不能做寄生虫,我要自食其力,带着叶沙多看看这个世界。”
比赛那天,站在球场上的那一刻,他早已泪流满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圆梦啦,终于圆梦啦。”
7号队员:颜晶(化名),14岁。
我是你的“眼”:谢谢你,叶沙,是你让我看清这世界的一草一木。
14年前,颜晶带着右眼上的浑白色肿瘤出生在湘西的大山里。因为这只与众不同的眼睛,她在学校被一次次地嘲讽、排挤。
小颜晶知道自己的不同,从不向家人述说学校的遭遇,但也常常想着,会不会某一天,自己也能用明亮的眼睛看清这个世界。
?赛前的颜晶
在经历了角膜移植手术之后,颜晶的右眼重现光明,胎记的消失,也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颜晶说,“最开心的就是跟他们一起玩,可以玩到一起块了。之前我感觉他们都不太喜欢我,看到我就躲到一边。
我会特别注意这只眼睛有什么状况,因为这也是叶沙哥哥的。”
4号队员:周斌(化名),54岁。
我是你的“肝”:谢谢你,叶沙,是你让我可以继续体味这世界的悲喜。
“我们是重生的人了,所以现在格外珍惜生命,而且我不是一个人的生命,我还有叶沙的生命。我要帮他实现梦想。”
这位53岁的司法所长来自广西桂林,本来精干强壮的他,却被病痛击倒危在旦夕,只有进行肝脏移植才能捡回一条命。
获得新生的那一刻,刚刚苏醒、还躺在病床上的周斌,为远方帮助自己的叶沙和他的父母,遥敬了一个礼——虽然他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知道,从此不再只为自己而活,两个生命合二为一。
?周斌敬军礼感谢叶沙,感谢叶沙父母。
保护叶沙,从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开始。出院之后,周斌坚持跑步,他给自己定了目标,一个礼拜就增加一公里,现在他可以轻松地一次跑四五公里。
生病之前,周斌就对篮球很感兴趣,但由于工作繁忙,并没有多少机会去打球。而如今,时间富余的时候,周斌愿意去球场转一转,还喜欢和当地的高中生们一起打篮球。
赛场上,周斌是表现最为活跃的一位。他投进了”叶沙队“在两分钟的比赛里,所有的3记得分。在投进第一球时,53岁的他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跳了起来。
27号队员:黄山(化名),22岁。
我是你的另一只“眼”:谢谢你,叶沙,是你让我可以继续我的梦想。
21岁的黄山性格内向,不怎么说话,更喜欢对着手机消磨时间。因为长期上夜班,他的眼睛略显浮肿,眼角处带着血丝。
这双有些疲惫的眼睛,因为圆锥角膜问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面临失明危机。
因为同是叶沙的“眼”,他与颜晶默契无比,就像亲兄妹一般。训练场上,他俩作为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别人休息的时候,依然还在刻苦练习,仿佛看到了活跃在篮球场上的“叶沙”。
?训练场上练习的黄山和颜晶
还有他,
永远不会出现的——
16号队员:叶沙,16岁。
比赛结束后,叶沙的爸爸给队员们,寄去了一封信:《给“叶沙队”的一封信》
叶沙的父亲(左一)积极在邻里活动中帮忙出力,努力走出阴霾。 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翟勇摄
//
活得灿烂走出阴霾
“段妈妈烘焙”成网红爆款
//
“刚吃完段妈妈的元宵还没过瘾,又在期待她做的大肉包和端午粽子了。”在牛角塘社区
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不变的,是永恒的,是有温度的。它们能够促使“人人相善其群”,能够雕琢出更璀璨的人生。那些永远存在我们温暖记忆中的人,那些永远感人肺腑的事,其所蕴含的价值,会不断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传递。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在人们的思想空间生根发芽,最后生长成一棵棵茂盛的大树,慢慢变成一片森林,荫泽众人。
由“木”到“林”再到“森”,由“人”到“从”再到“众”,在这个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规律体现在人心的洗涤和净化上,体现在我们教育孩子和反省自身的视野中。在这个过程中,公序良俗的意识就如一束束阳光汇聚,给人以社会价值观的向导,让人们明白幸福生活与人心温暖密切相关。
而今,器官受捐者之一的刘福,医院做志愿者,其他受捐人也以各自的方式珍爱新生,诠释感恩的本质,释放利他的善念。这其实就是生命的无限延续!长沙伢子叶沙映射着雷锋家乡的本色。
1+1+1+1+1=1!长沙16岁中学生捐献5个器官救7人,受捐者做了一个决定……想一秒找到长沙晚报了解最新资讯?
soeasy!
找到我们,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猜你喜欢
长沙一市民委托中介公司卖房11万元尾款竟收不回长沙二手房新年第一个月价格环比下降成交量下滑明显引以为戒!4万多个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