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尿湿鞋——从小便看健康
俗话说“人老尿湿鞋”,是针对老年男性而讲的一句话,提示肾气衰退。不仅排尿排不远而且还有尿不尽、尿急、尿分叉等症状。大家也应该都知道尿液发黄要考虑黄疸型肝炎;小便是红颜色要考虑肾结石。具体如何通过小便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
*小便异常的自查
*
1、小便时间
心脏病病人白天尿少,前半夜尿多。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往低处流,白天水流到脚上,所以晚上双脚明显;夜间平躺,水流回膀胱,前半夜尿多,晨起双脚浮肿消除。
2、小便次数
糖尿病患者排尿次数多而且每次尿量大,早期夜尿次数增加;前列腺疾病则出现排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少,俗称尿频。
-------------------------------
小便异常女性多于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三个症状,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上面是对小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尿常规主要了解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正常成人(24小时)排尿O.8~2.0升。但饮水量、运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
一昼夜尿量毫升为多尿,毫升为少尿,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毫升,尿比重1.为夜尿量增多。
3、尿色(Col)
检查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素尿,但如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素B、呋喃类药物亦可呈深黄色,应与上述胆红素尿区别;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向色。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除外药物影响后,医院进一步检查。
4、透明度(Clr)
检查尿透析透明度。
新鲜尿清澈透明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女性尿。
尿液排出时即混浊,往往由于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鉴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混浊,则无临床意义。
*尿液的检查
*
1、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疸。
5、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
6、尿蛋白(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mg/24h尿时称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
(1)、肾小球性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
(5)、假性蛋白尿。
7、尿糖(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4)、假性糖尿。
8、尿比重(SG)
正常参考值:1.-1.。
临床意义:
(1)、尿比重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尿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
9、尿酸碱度
正常(PH)参考值:约6.5(波动在4.5-8.0)。
(1)、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
(2)、PH升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
10、隐血BL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肿瘤、结核、肾盂肾炎、膀胱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11、维C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常规中VC的意义主要是在于借此判断其他一些相关结果的准确与否。VC是具有还原性的,但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检测原理的项目,都能受到VC的影响。如果VC阳性,那么相关项目的结果可信性就应受到置疑。可嘱其消除后再留取标本检测。
对于尿常规检查,多见于肝肾功能的疾病,往往采取中药治疗效果比较好。对于肝肾疾病的治疗有时候一些小的偏方起到非常重要的效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