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以后气温升高、暴雨增多、塘内排泄物增加,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泛塘引起对虾疾病高发。今年多地对虾发病,早造虾困难重重,那么,今年对虾病害有什么特点?病害发生原因是什么?高温病害高发期如何应对?本文将给您详细解答。
夏季对虾病害特征以福建福州养殖区域为例:
1、病害时间提前,发病呈现多样性;
2、养殖成功率低,往年上半年养殖成功率高,今年创出新低;
3、纤毛虫爆发提前,白斑红体重来;
4、早期弧菌感染偷死严重,肝萎缩明显。
今年病害产生原因1、天气原因
今年南方地区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造成的水质突变,水体环境以及盐度、水温的骤然变化,往往都会导致对虾严重应激,频繁蜕壳,甚至引发对虾大量发病。而雨后紧接着的高温暴晒,水温骤然升高,水体变化更加剧烈,造成返底倒藻频繁,虾发病也会随之严重。
2、虾苗质量参差不齐
近段时间标粗场标苗很难,成功率非常低。据悉,标粗场在标粗降盐度阶段时易发,表现为空肠空胃、体色透明,有业者称之为“玻璃苗”。粤东地区也有该情况发生,虾苗也表现为空肠空胃、体色透明,一般P5出场后,过不了淡化标粗这一关,往往2-5天就出问题。
3、病害来临时间较早,发病较多
据福建各地区反馈一些情况,放苗前做水没到位,矿物质、微量元素不够,没有定期检测弧菌,虾转肝期不健康,空肠空胃,软壳偷死,浓绿水,蓝藻暴发,白便等问题发生率最高。
而今年广东地区的发病率要比去年高,很多虾塘投料量很少,可能与前期的天气不稳定有关,6成的池塘有偷死的情况,而且今年的对虾长速要比往年慢。
对虾病害如何预防1、掌握对虾特性,合理分配饲喂。
立夏过后,南美白对虾进入旺长时期,饲料应投喂新鲜优质的南美白对虾全价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0%-35%范围内。
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要掌握投喂原则:
(1)坚持勤投少喂,日投3-4次,傍晚和清晨多喂,白天少喂。
(2)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时少喂。
(3)水质良好的晴好天气多喂,水质恶化、风雨天气适当少喂。
2、适时换注新水,谨防对虾缺氧。
立夏过后,天气多变,虾塘很容易出现水温、氧气分层,导致虾塘缺氧。因此,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及时消除水体分层缺氧。日常应做好雷雨、大风的防范,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机增氧或抛洒颗粒氧,以免泛池死虾。
另外,根据水质变化,对养殖虾塘适时适量换注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方式,并保持一定的水位,使中下层水温能保持在32℃以内。一般对虾养殖场的日换水量为池水的8%-10%,如提高到20%,对虾生长速度则明显提高。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高到1.8m-2m,高温期要保持2.2m以上。
3、及时预防消毒,肝肠保健,谨防虾病暴发。
对于虾病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当发现有虾病时要开机增氧或使用增氧剂,停止进排水,减半投喂或停止投喂饲料,并慎用杀菌药,防止造成菌类大量死亡,败坏水质。
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小黑瓶胆酶酸,保护对虾肝脏健康,减轻高温期投喂量过大造成的肝脏负荷,防止藻毒素对肝脏的损伤,有效预防对虾的肠炎偷死白便等肝胰腺问题。
4、及时处理水华,防止蓝藻危害
受温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蓝藻水华多发生在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水体PH值偏高、光照度强且时间久的条件下,蓝藻会迅速繁殖,以至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
注意经常加注新鲜水,注意调节好水质,控制藻类的繁殖。进入高温季节,要控制池水中的氨氮含量,可定期用微生物制剂处理池水。
END
来源:水产家。如果发现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中国水产门户网,志创渔业信息第一品牌;运营十余载,用心感悟行业发展的点滴;水产人,就上中国水产门户网。
官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