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的萎缩它主要表现为视力的减退和视盘呈现灰白色或苍白色。正常情况下,视盘的颞侧颜色大多较其鼻侧为淡,颞侧色淡的程度是与生理杯的大小有关的。
视神经萎缩中医称之为青盲,青盲是指眼外观端好,视盘色淡,视力逐渐下降,甚至以至盲无所见,失明为特征的内障眼病。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后文献多有记载,但以《证治准绳·七窍门》为详,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本病可从青风内障、视瞻昏渺、高风内障等多种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
中医认为视神经萎缩多由于:
脾肾阳虚,精微不化,目失温养,神光渐失。
肝肾两亏或禀赋不足,精血虚少,不得荣目,致目窍萎闭,神光遂没。
心荣亏虚,目窍失养,神光衰竭。
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玄府郁闭,致神光不得发越。
此外,头眼部外伤,或肿瘤压迫,致脉道瘀阻、玄府闭塞亦可导致青盲。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视神经萎缩因为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故我们提倡早期治疗。通明清盲汤结合多年来临床实践,对于诊疗该病早中期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视力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通明清盲汤VS视神经萎缩三大阶段
一、补肝肾为要务,复调气血脾胃
古人云“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不能上升,脏腑失调,经络阻滞,通光之脉道闭塞,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濡目,因之发生“青盲",治疗多以肝肾为主,然百病之生,多发于气血,气血盛衰是一切眼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是眼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所在。
二、检查瞳孔形态,辨证随之转变
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上可见眼部黑睛透明,瞳神无损,或见瞳孔稍大或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瞳孔的展缩,取决于精气的盛衰,精气聚则瞳神缩,精气散则瞳神展“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神大,”如果全身出现阴虚火旺或阴虚血热之证,可使瞳孔散大,展缩不灵,视力下降,以致失明。
三、着眼全身症状,审因审证论治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多为感染,营养不良,外伤,药物中毒,颅内肿瘤,他病继发。根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规律,出现视力,视觉、视野及眼底改变等局部症状外,多兼见全身症状。因此根据全身症状,结合具体病情,进行归纳分析,明察脏腑之虚实,从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