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寿命
肝萎缩介绍
面部萎缩治疗
肝腹水肝萎缩
肝萎缩诊断
肝萎缩病变

寄生虫之黑热病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在世界上分布甚广,包括欧洲地中海地区;北非和中非;中东、中亚、西亚以及印度次大陆以及美洲。起病缓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0岁以内儿童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农村较城市多发。黑热病曾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北的省(市)、自治区。自年以后,主要流行区(华北、华东)已基本消灭此病。调查显示,从年开始,在西部六省(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呈散发态势,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在例左右,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三省新发病例占全国新发病例的90%以上。该病是中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黑热病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TDR()全球患病人数在1千2百万以上,每年有四百万新感染病例出现;年死于本病的人数为4.2万人。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病犬以及某些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皖北和豫东以北平原地区以患者为主;西北高原山区以病犬为主传播途径中华白蛉是中国黑热病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胎盘或输血传播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持久免疫力,健康人也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免疫性。流行情况(1)人源型:主要见于平原地区,以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居多,成人亦不省见。(2)犬源型:主要见于丘陵山区,大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3)自然疫源型:见于新疆、内蒙古某些荒漠地区,以2岁以内的婴儿多见。发病机理当受染白蛉叮咬人时,将前鞭毛体注入皮下组织,少部分被中性粒细胞破坏,大部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并在其繁殖、增生、随血液流至全身,破坏巨噬细胞,又被其它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吞噬,导致机休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以肝、脾、骨髓、淋巴结的损害为主。病理改变黑热病脾肿大最为突出,脾髓质多为含有利什曼原虫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取代,马氏小体因受压而萎缩。肝内枯否氏细胞增生并含大量利什曼体。除上述器官组织外,朵氏利什曼原虫也可见于胸腔积液,前列腺液,扁桃腺,口、鼻、眼分泌物,以及粪尿中;这些部位和组织液虽可找见利什曼原虫,但无重要流行病学意义。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3~6月(10日至9年)早期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约1/2~1/3病例呈双峰热型,即一日内有二次体温升高(升降幅度超过1℃)其它热型可类似伤寒、结核、疟疾或波浪型(即布鲁氏杆菌病)。发热早期多持续3~5周后消退,数周后可再度升高,如此复发与间歇相交替,可持续一年以上。发热时可伴畏寒、盗汗食欲不振、乏力、头昏等症状,发热虽持续较久,但仍能坚持一般劳动,是其特征。中期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长期不规则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和咳嗽等。可因贫血出血心悸、气短及贫血貌,重症可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因血小板减少等因素可有鼻衄、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脾脏呈进行性肿大,自2~3病周即可触及,质地柔软,以后随病期延长脾肿逐渐明显且变硬,半年可平脐,年余可达盆腔,若脾内栓寒或出血,则可引起脾区疼痛和压痛,有时可闻及摩擦音。肝脏肿大稍晚,较脾肿轻,偶见黄疸和腹水,淋巴结呈轻、中度肿大,无明显压痛。晚期晚期患者(发病1~2年后)可因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致使患儿发育障碍。病情加重后皮肤有色素沉着,偶至肝硬化。亦可因脾功亢进,抵抗力降低,常并发肺炎、粒细胞缺乏症、败血症等。此外,尚有皮肤型和淋巴结型黑热病等,均可于病变部位找到利杜体。并发症1、继发细菌性感染:易并发肺部炎症、细菌性痢疾、齿龈溃烂、走马疳等。2、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高热、极度衰竭、口咽部溃疡、坏死、局部淋马结肿胀以及外周血象中粒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诊断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是否为白蛉活动季节。2、临床表现:起病缓慢,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贫血、消瘦、白细胞减少等,而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3、实验室检查:(1)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多在1.5~3.0×/L间,甚至中性粒细胞缺乏;贫血呈中度,血小板减少。(2)血浆球蛋白显著增高,球蛋白沉淀试验(水试验)、醛凝试验、锑剂试验多呈阳性;白蛋白减少,A/G可倒置。(3)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有助诊断、骨髓、淋巴结或脾、肝组织穿针涂片,找到利杜体或穿刺物培养查见前鞭毛体可确诊。(4)治疗性诊断:可用葡萄糖酸锑钠试验治疗,若疗效显著有助于本病诊断。鉴别诊断本病应用结核病、伤寒、疟疾、布鲁氏杆菌病、白血症、恶性组织细胞病、何杰金病、慢性血吸虫病及其它病因所致肝硬化、恶急性细菌性心骨膜炎等疾病鉴别。治疗一般对症治疗:体息与营养,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输血或输注粒细胞、抗感染等。病原治疗:首选葡萄糖酸锑钠,总剂量成人<90~mg/kg,儿童~mg/kg,分6次,每日1次,静脉或肌肉注射。疗效迅速而显著,副作用少。病情重危或有心肝疾患者慎用或改用三周疗法。对锑剂无效或禁忌者可选下列非锑剂药物:(1)戊烷脒(pentamidine):剂量为4mg/kg/次,新鲜配制成10%溶液肌肉注射,每日或间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治愈率70%左右。(2)二性霉素B:锑剂和戊烷脒疗效不佳时可加用,每日剂量自0.1mg/kg开始,逐渐递增至1.0mg/kg,或间日静脉缓滴,总剂量成人为2.0.本品对肾脏等脏器毒性大,宜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出现蛋白尿即应停药。脾切除。巨脾或伴脾功亢进,或多种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脾切除。术后再给予病原治疗,治疗1年后无复发者视为治愈。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预防1、治疗病人、控制病犬。对病犬进行捕杀。但对丘陵山区犬类的管理确有一定困难,需寻找有效措施加以控制。2、灭蛉、防蛉。在平原地区采用杀虫剂室内和畜舍滞留喷洒杀灭中华白蛉。在山区、丘陵及荒漠地区对野栖型或偏野栖型白蛉,采取防蛉、驱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白蛉的叮刺。3、至于自然疫源型流行区的疫源地分布和保虫宿主等问题仍有待查清,其防治对策也需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weisuou.com/gwsbb/4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