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增加了。除了个人的体检安排外,很多公司员工都有每年一次的体检福利。面对“体检”,相信大部分人的心情是这样的:紧张、担忧、害怕、焦虑。事实证明,不少人在看到体检报告有各种阳性反应后愁容满面。体检对健康的利弊关系值得深思。
一、体检是不是健康与否的金标准?
受天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是有节律的,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各自不同的节律。每天有白昼夜晚;每月有月圆月晦;每年有四时更替,因此各有其正弦波变化规律。
由此说,生命是动态的,生理与病理也是动态的。比如,偶然体检发现有肿瘤,过一阵子再查可能又没有了,其道理即在于此。
生命依赖于气化,若气化功能异常,就可能产生疾病。疾病的早期可能在气化的层次,此时或有不适症状,或无任何不适,但可从经络穴位或皮部上找到病理反应,此时机器检查结果是阴性的。疾病后期,才会因气化失调而产生器质性的病灶,也才可能被机器所检查到。也就是说,机器诊断在疾病早期是无能为力的。
经常有人说,已经做了体检,一切正常,因此自认为非常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机器只能检查身体而已。
机体阳气在每天每月每年的生长收藏过程中,会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现代医学的“体检”停留在病理的有形阶段。因此,机器化验检查的结果不能证明什么,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体检后的指标并不能确定是否健康。
例如,董师就诊于奥地利,一女病人来诊时心情悲痛,问之才知其老公刚去世。她老公生前去找当地医生服药做连续两周的肝脏排毒,再检查肝功一切正常。结果某天晚饭后突然心下痛,呕吐,头晕,医院而死亡。——指标虽然正常了,但却把正气折腾虚了。
、
有这样的报导,某人体检一切正常,却在半年后发现癌症。癌症绝不可能在半年内才出现,而是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才慢慢发作的。体检过于重视形体的异常,却无法提前发现气化功能的异常。这样的体检,岂非后知后觉。试想,若体检正常,是否意味着真正健康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二、体检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不少人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没有任何不适,但体检时机器发现这里那里有问题,于是惊慌失措。把机器的检查结果当成了圣旨,但对于自己的真实感觉反而不自信了。更有甚者,本来活得很精彩,某次体检发现有肿瘤,于是就贸然手术切除,或恐怖畏死,或心灰意冷,结果迅速落了个不幸的结局。
有些人对机器指标迷信,有病人因体检时的一个无关紧要的指标异常而纠结不休,面诊时病人反复陈述心中的忧虑,问会不会是大病的开始,会不会逐渐加重,会不会有生命危险,等等。本来生活工作很正常,身体也健康,只因为一次体检而搞得精神恍惚,寝食不安。
例如:有某病人体检某指标异常,即忧虑不安。问曰:您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答曰,没有。再问,既然没有不舒服,为什么要担心呢?答曰:机器检查异常,难道不是生病了吗?再曰:自己的感觉才是真实的,为什么要相信机器呢?答曰:机器的结果才是真实的。相信机器,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或许是现代人的通病。
如今,整个社会谈癌色变。常听说某人常规体检发现癌症,本来精神体力饮食工作都正常,结果几个周后即大为憔悴,过几个月一打听却已经去世了。人的生命极端复杂,机器不可能完全弄得明白,况且机器没有感情,也不可能知道人的感受。有些人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却去相信机器,然后被机器吓死,令人难以理解。
不少人担心自己会患癌,因此,寄希望于防癌体检。但问题是:“该不该做防癌体检?防癌体检能%筛查出肿瘤吗?防癌体检究竟应该多久做一次?”从中医来看,与其忧虑悲观,不如不做体检。况且,越是放松身心,越不容易患上癌症,因为心气和则脏腑皆和。
三、应不应该体检?
有人问,体检的弊端这么多,那么到底要不要体检呢?董师认为,当然有必要,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有助于在疾病的萌芽阶段即恢复健康。
但需满足几个条件:一则,受检人的心理足够健康,即使查出癌症也不怕;二则,对于指标有正确的认识,不迷信任何机器指标;三则,不恐惧死亡,面对大病能保持心中不慌;四则,体检要抽血,要拍片,都会伤损正气,因此要求体检时正气充足。
我们都想健康地活到老。但健康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需要自己重视养生保健。健康决不是坚持体检赚来的。有的人心理很脆弱,这样的人不如不体检,否则,发现肿瘤反而会加速病情恶化。有时,糊涂地活着远比明白地死去更有意义;有时,医院可能比坚持体检更健康;有时,没有医疗条件的农村人可能活得更长。
消极的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不容忽视,负面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甚至超过疾病本身。病若出现是会有感觉的,其实,重视养生远比体检重要。
因此,若再问:要不要体检?董师认为,先需要考虑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如何正确看待体检结果?
今人生病,总是担心万一是大病怎么办。于是做各种检查,要排除各种可能。若机器真的查出了问题,则心中庆幸,为能查出疾病而认为检查值得。若机器查不出问题来,则忧心忡忡,然后反复检查,结果越查越忧虑。
其实,人体生命非常复杂,且生命是动态的,周身无时无刻不处于气化之中。气化则产生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并非时时都会排出体外,而是由机体自我调理。比如,深层次的浊毒会通过小便排出,而饮食或六淫等浅层次的浊毒则通过大便或皮肤排出。排邪的过程,其实是气化的过程,也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这不是疾病。但若被机器检查到某项指标偏高,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是疾病,却不知这只是生命的正常气化反应。
因此说,人体的各种指标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暂时的指标异常并不意味着一定生病。相反,机器检查不出来(现代医学认为这不是病),但如果已经在经络穴位或体表诊察出异常了,说明初病只在无形的气化层次,此时当及时治疗,使疾病消失于无形之中。因此重视感觉比检查更重要。
中医不依赖现代医学的指标,中医只是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谐、百脉通畅,诸病自能痊愈。
体检结果只是机器的诊断,机器不懂人的感觉,也没有人的心理,因此,机器的诊断结果只供参考而已。
若体检偶然发现有肿瘤,先不要惊慌。因为肿瘤并非绝症。
受天文、气候、饮食、精神、情绪、起居以及服药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有时机体会暂时把某些代谢出来的痰浊瘀血水饮热毒等收集起来,聚成包块,存放于机体的某处,等阳气充足了再慢慢地把它气化掉。因此,这个包块可能是一过性的,过段时间又会莫名其妙地自动消失掉。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但唯物绝非真理。从中医来说,人的精神和情绪就可以主宰健康和生死。有报道:某人被检查出了肝癌,竟然一天就被吓死了,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对于不少人来说,若被确诊是绝症,往往精神开始崩溃,陷入绝望恐惧的境地,随之整天惴惴不安,郁郁寡欢,肝郁气结,病情则迅速恶化。
有些癌症患者不经治疗也能自动康复。有的心性豁达,性格开朗,根本不在乎癌症;有的想想时日不多了,干脆旅游去了,结果两年后回来一检查,肿瘤不见了;有的不识字,认为癌症是个比感冒还小的病,无知者无畏,肿瘤也就莫名其妙消失了。从中医来看,肿瘤发作在身上,其本却是心病,安心才是治癌的法门。
不少人认为,用中医治病,效果如何要用机器检查一番才能确定。比如,癌症患者经中医治疗后,精神大好,面色渐见红润,饮食、体力、精力、睡眠等皆正常,病人自觉已经无病了。此时,若检查发现肿块仍在,会不会让病人产生悲观情绪,进而影响康复呢?人活得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去在意一个肿块在不在呢?从中医来看,心气和则五脏六腑皆和。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安心是第一法门。若心不安,即使所有指标都正常,亦不属于真的健康。
再者,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不可避免地逐渐老化,因此也会出现一些异常。但这些异常是自然现象,不是疾病。比如,秋天树叶黄了,落了,这并非树生病了,这只是自然规律。对于人体,亦当做如是观。年老了,关节退化了,骨质增生了,这是人体老化的自然反应,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当然,若出现不适症状,适当的治疗亦是必需的,但董师建议用中医,特别是针灸。
因此,对于体检的结果,董师的观点是:淡然视之,不必惊慌。
五、中医如何体检?
真正有意义的体检,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检查人体的气化功能,另一方面是检查病理反应。
气化功能的检查依赖于中医的四诊,特别是望诊与切诊。蔡桓公在疾病早期出现了腠理及肌肤层次的病变反应,即由扁鹊望诊而得;病理反应多可由机器检查到,但已经是疾病的后期了。因此说,常规体检应该兼顾疾病的早期与后期,不能仅仅依赖机器的检查来判断是否患病。
凡周身任何疾病,都会在体表有所表现。或是压痛,或是各种不同颜色的皮肤色泽改变,或某处凹陷萎缩,或见凸起肿胀,或皮下结节,或皮上疹疮,或见红色紫色黑色的瘀点,或淫痒,或皱褶等等,善医者当仔细观察这些反应,或据经络循行,或据全息对应,或据经验,找其反应,或针或灸,或按或循,必可取效。
综上所述,“体检”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救人,亦能害人。体检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很多人只重视身体上的健康,却不知心理对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心和则五脏皆和,五脏皆和则百病不生。与其依赖“体检”,不如重视“养心”。
注:以上文字由我的学生张翼整理我的新浪微博并撰写,略有修改。
选择中医工作室致力于传播中医,敬请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