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寿命
肝萎缩介绍
面部萎缩治疗
肝腹水肝萎缩
肝萎缩诊断
肝萎缩病变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01

池塘水色的调控

养殖白对虾最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翠绿色,主要措施是每隔5-7天使用营养源搭配藻种的模式,即生物水膏+EM菌种+小球藻(或卵囊藻等)。养殖中后期,由于残余饵料以及虾体排泄物增多,水色逐渐变深,这时要适量换水,注水,并定期运用好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和水色浓度,建议每5-7天使用芽孢菌+光合菌(或EM菌),二者结合,并可交替使用。

02

维护虾池生态平衡

培育良好的菌相和藻相。定期改底解毒,培菌培藻,保持水色肥活嫩爽,维持水体良好的生态链和食物链,保证水体物质和能量的正常转化,维护水质稳定。

03

控制池水的各项参数

在养殖过程中,应当注意调控氨氮、亚硝酸盐、pH值、溶解氧、总硬度、总碱度、余氯、矿物质、透明度等指标,科学用好各种水质调节剂,如底改、微生物菌剂、解毒抗应激等,以上各项指标我司均有相关产品套餐进行调节和处理,这里不作展开。

04

投喂管理

投喂量应当根据虾体的大小、成活率、水质、环境、饲料质量等因素综合判定。每天多次喂食,晚间投喂量占60%~70%。定期拌喂益生菌和保肝产品,提高抵抗力。

05

日常管理

每天三次巡塘,注意观察水色以及白对虾活动情况、生长情况和吃食情况,早中晚各巡视一次,以调节投饵量以及各种情况的及时处理。

06

白便症状的应对处理

白便病往往表现为初期对虾摄食正常,随后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随后排出细长白色有粘性的粪便,附着在料台上或者漂浮于水面,大量聚集有恶臭散发。解剖后肠道上层粘膜脱落和下层粘膜增生及水肿,严重时空肠,肝脏表现萎缩或肿大或坏死。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脏排出的病变组织,肠道脱落的粘膜以及少部分正常的粪便成分。

白便症状的发病原因

1、天气,长期阴雨或持续高温,水体环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苗种,建议选用质量稳定,信得过的虾苗。

3、养殖水体的水质,底质以及生物因素:

1)细菌感染

池塘底部一些底泥、残饵和死藻上附着有害致病菌如(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易造成肠胃感染,肝胰脏萎缩,对虾摄食减少,甚至不摄食,活力变差,逐渐出现白便现象。

2)有害藻类爆发

养殖中后期,高温条件下,裸藻、蓝藻等有害藻类容易爆发,倒藻后,形成大量藻毒素。对虾摄食这些有害藻类,导致中毒,引起对虾的肝胰腺、肠道病变,容易形成白便。

3)底质恶化

底质环境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的大量累积导致水体发臭、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增大,滋生大量有害细菌。底质好不好决定了对虾的是否患病。底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不容忽视。在这些有害物质长时间威胁下,容易引起虾肝胰腺和肠道的病变,出现白便现象。

4、霉菌毒素

由于劣质的原料和贮存方法不当等原因,往往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长期食用霉变的饲料,造成肝细胞坏死,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这些副作用反过来又导致对虾生长缓慢,饲料效果变差。霉菌毒素使对虾机体免疫受到抑制,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疾病,包括白便。

对虾白便病的预防

1、注意摄食情况

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weisuou.com/mbwszl/5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