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通过尿液可以反映机体代谢情况,是较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如尿路疾病、肾脏疾病等。尿常规检验包括对尿的颜色、酸碱度、透明度、蛋白质、尿糖定性等,以此来指导及明确检验结果。
尿常规怎么留才能减少误差?
我们在体检时做尿常规,工作人员总会提醒我们要留取“中段尿”,那么什么是中段尿呢?为什么要留取中段尿?先听听晟和君是怎么说的!
长按扫码观看更多晟和原创视频最初的那一段尿液可能涉及到尿道周围细菌感染的影响,取"中段尿"可以更加准确的检测到泌尿系统内部的情况。
我们在进行取尿时最好控制下自己的排尿速度,尽量慢一点,这样就比较容易取到中段尿,一般来说,排尿1秒钟以后的尿液基本上就可以算中段尿了。
尿常规指标解读
在尿常规检查单上,除了数值,还有“+”号、“-”号,很多人一头雾水,都想了解一下这些符号都说明什么问题,那么晟和君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尿常规”。
01颜色
通常都应该是淡黄色透明液体,水喝多的时候更清亮,水喝少的时候会深一些。
如果出现红色、棕褐色、乳白色等,就请您高度重视了,许多疾病可以引起,像肿瘤、肝病、较重的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等都会引起尿色的变化。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出现肉眼血尿,必需要首先排除泌尿系统肿瘤,即使只有一次,也不可掉以轻心。
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与小血块并存,常见于丝虫病;灰白色云雾状浑浊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红色云雾状浑浊为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暗褐色、黑色尿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性贫血、疟疾、蚕豆病等;深黄色尿为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黄绿色为绿脓杆菌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绿脓杆菌感染。
02尿比重
参考值1.~1.。可因饮食和饮水、出汗和排尿等情况的不同而有较大的波动。
尿比重升高可见于高热、脱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等;尿比重降低可见于慢性肾衰、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等。
03尿pH
正常值为4.6-8.0(平均值6.0)
摄食大量肉类及混合性食物,pH降低;摄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饥饿时,pH降低。
pH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坏血病等。pH升高见于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膀胱炎等。
04蛋白质,尿蛋白
“-”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出现尿蛋白。
剧烈运动、高热、高蛋白饮食等也可能引起蛋白尿,但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一般不超过一个“+"。
尿蛋白出现“+”提示可能存在肾病,“+”越多病情越严重。建议尿蛋白出现“+”后,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05白细胞、镜检白细胞
白细胞(LEU)“-”阴性,镜检白细胞参考值0~3个。
这两项都是针对尿白细胞的检查,白细胞显示“+”、镜检白细胞5个,提示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06亚硝酸盐
“-”阴性。
“+”意味着感染,多数是大肠埃希菌相关。
07葡萄糖
“-”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有葡萄糖。
出现“+”首先要排查糖尿病,“+”越多说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越高。
除了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有尿糖,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08尿酮体
“-”阴性,正常情况下,尿中只存在微量的酮体。
标本不新鲜会出现“+”,肚子饿久了会出现“+”,严重的糖尿病也会出现“+”,找内分泌科大夫。
09尿胆原
“-”阴性,“±”弱阳性。
尿胆原阳性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等。
10尿胆红素
“-”阴性。
溶血或肝细胞黄疸时会“+”,需要找消化科大夫。
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疸等。
11尿隐血
“-”阴性。
“+”阳性。尿潜血除了肾炎、肾病,还可能是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尿路粘膜损伤、结核、肿瘤等。
晟和君提醒
如果尿常规出现了异常,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患有疾病的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够确诊。因此尿检也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要马虎大意。
来源:京医通、检验医学网
在看点一下点击原文,预约体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