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如今的基因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麻风杆菌[3]是一种小棒状、或稍有弯曲的小线头一样的杆状细菌,因在其繁殖时会有分枝生成[4],所以属于分枝杆菌属。它的细胞壁呈蜡状疏水性,是一种含有大量分枝菌酸的好氧型细菌[5]。麻风杆菌的繁殖很慢,其繁殖一代需要11-13天。
图:麻风分枝杆菌
与一般细菌分裂一次只需要20分钟[6]相比,麻风杆菌的这一超长繁殖期,也揭示了它超长潜伏期的原由。还有需要说明的是,麻风杆菌是至今都没有在体外培养成功过的寄生细菌。通过基因技术的观察发现,麻风杆菌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已经丧失了许多不必要的基因,它所仅剩的一半基因,只能维持其功能,无法独自维持代谢,以至于它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的代谢来生存。为了进一步研究麻风病,科学家们只能用动物进行实验。他们将麻风杆菌注入小鼠足垫,并将足垫温度降低,这才观察到麻风杆菌的一些习性。
图:麻风杆菌注入小鼠足垫比如它对热敏感,在60℃的环境下,10-30分钟即完全失去活力。而0℃的温度下,它可以存活3周。在低温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13℃到-60℃,它可以存活好几个月[7]。而它最适宜的生长的温度为30℃,这可非常接近人体温度了。目前发现,这种陪伴人类上千年的麻风杆菌,其天然宿主就是麻风病人。所以,未经治愈的麻风病患者,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传染源。当麻风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麻风杆菌就会随着飞沫,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粘膜进入新世界。麻风杆菌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当一个健康的人与麻风患者亲密接触,恰巧这位健康人士的身体有破损,又恰巧麻风病人的皮肤破损接触到了这位健康人士的身体破损,那这位健康人的受感染几率就非常高了。当然,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大约95%的成年人,自身都有麻风杆菌的抗体。但麻风杆菌总有侵袭成功的时候,当它进入人体又恰逢人体免疫薄弱,被它成功寄生于人体细胞内,那接下来它就会潜伏在人体组织中,慢慢繁衍,这个潜伏期一般在2-5年,短的也有1年发病,长的也有20年才发病。麻风病一旦发病,其表现多种多样。轻微的症状就比如勃朗特这样,只有几处皮肤病变。严重的就比如岛主,由于麻风杆菌主要侵害人体的皮肤细胞、周围神经、上呼吸道粘膜、眼睛和部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比如淋巴结结、骨髓、肝、脾等,所以像岛主这样被麻风杆菌侵染了近30年的资深患者,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他的皮肤斑疹和面部扭曲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危害,最主要的问题是当神经系统受损,他的肢体越来越不协调。当调节血管舒缩的自主神经受累后,血液循环受到干扰,养分输送不到肢体末端,所以岛主此刻肌肉萎缩,双足无力,发绀肿胀。他的手指得不到养分已经呈畸形的扭曲状。整个人都因为循环系统的病变看上去毫无生气。图:手指得不到养分已经呈畸形的扭曲状其实,神经系统受损还有另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它可以使人丧失知觉。患者先是感觉不到冷热、随后感觉不到疼痛、最后丧失触觉。这对一些贫困的体力劳动者来说,就是噩梦的开始。当一不小心肢体受到伤害,受伤部位又感觉不到疼痛,往往就会等到组织溃烂坏死,然后不得不截肢。勃朗特刚刚上岛时,看到的那位晒太阳的男人,就是因为不在意自己受伤的左脚,导致后期脚部溃烂,医院截肢,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才被确诊麻风,送到了岛上。但好在史宾纳隆加岛上,这样严重的病患不是很多。他们最普遍的现象,是皮肤上长满肉芽肿。肉芽肿其实就是当免疫细胞发现外来物质,但无法消灭时,会尝试将其围堵起来[8],导致这部分皮肤浸润和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如果这个症状发生在面部,对病人形象的损毁可想而知。说到毁容,人体的口鼻粘膜作为麻风杆菌同样感兴趣的驻扎点,在毁容方面也是功不可没。当麻风杆菌感染严重,使人鼻粘膜穿孔而导致鼻梁塌陷,上牙脱落,伴随面部肉芽肿呈现出来的恐怖画面。已经不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了。也正因如此,在岛上,几乎没有谁家里有镜子。伴随这些残酷的病变,患者往往还会突然发起高烧。在医学上,将麻风患者这种突然的发烧状况,称之为汉生反应,其实就是麻风杆菌的突然扩散引起的身体自我防御。但是由于没有针对麻风杆菌的药物,所以一旦发病,也只能用退烧药缓解症状。终于有一天,岛主就在一次汉生反应后,再也没有醒来。显然,退烧药没有起到作用。这一年是年,也就是勃朗特踏上史宾纳隆加岛的第四年。治疗迎来曙光就在同一时期,运输船如往常一样,为岛民带来必要物资。有所不同的是,随船而来的,还有两名医生。他们为岛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一位美国医生盖伊·亨利[9]发现了一种人工合成药物“普罗明”,它在临床上可以有效抑制麻风杆菌。而坏消息是,经过初步的临床试验,“普罗明”这种人工合成的葡萄糖砜钠,对人体肝肾的损害极大,除了恶心、乏力,还会导致肝肾衰竭,不到万不得已这种药物不能轻易使用。图:普罗明的化学式“普罗明”的发现者盖伊·亨利也将此写成论文发表。至此,麻风不再是绝症的消息轰动了世界,两位医生就是带着开展麻风病新探索的任务来到岛上。这次,他们将常驻史宾纳隆加岛,为病人们提供医疗支持。在两位医生到来后,岛上仿佛迎来了新生。大家再也不是过去那样,麻木地等待死神降临,而是一个个都开始积极地生活。他们会自发组织舞会,小孩子的课程也不再是反复学习那一两本基础课业。所有病人都开始跟医生学习如何护理自己,注意卫生,适当运动。同时,医生开始给每位患者建立病历档案。图:盖伊·亨利来到小岛勃朗特在这期间了解到,原来麻风病还可以根据病情轻重细分为五类。按照病情的从重到轻,分别是瘤型麻风、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界线类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结核样型麻风。如果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依靠自身免疫可使症状自然消退的,暂且称之为未定类麻风。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均取决于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力。免疫力较强的,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的向瘤型一端发展。医生查看了勃朗特的皮肤斑块,除了在腰部又新增两块斑点外,他的肢体感觉正常,疾病并没有大面积发展。于是勃朗特的病历上,级别一行写的是结核样型麻风。医生为此不建议他尝试副作用极大的普罗明,但即使病的不重,勃朗特依然无法离开这个闭塞的小岛。时光匆匆,转眼来到年。这天,两位医生拿着最新一份医学期刊,兴奋地在诊所讨论着。原来,岛外又一种新药“达普松”问世。两位医生看着最新的医学报告,决定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岛民,他们走访岛民,逐个跟人讲解:“达普松是人工合成的二氨基二苯砜,比普罗明副作用小多了,咱们全岛岛民都可以尝试用药”。很快,勃朗特全程接受了治疗。图:达普松化学式这时,世卫组织也加大了对麻风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